水脉通达润八闽
——投资万亿元的福建现代化水网建设观察
□本报采访组
“咚锵、咚锵、咚咚锵……”深秋时节,福州市闽江畔绿意盎然,白鹭翩飞。岸边广场,65岁的林女士和姐妹们身挂腰鼓、手舞鼓槌,正加紧合练,现场欢声笑语。
不远处,美丽闽江展示馆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段段文献资料,记录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科学决策,守护一江碧水,造福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
初心不改振山河。福建省水利部门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治水理念,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聚焦福建水网,加快大水网、大水缸、大供水、大安全等“四大”工程建设。
日前,记者深入福建多地探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大坝、一个个穿山越岭的引调水工程,见证着八闽水网建设的速度与热度。
规划引领:从“蓝图擘画”到“三级联动”
走进厦门市水工程调度指挥中心,“四横四纵”的厦门水网总体布局图格外显眼。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厦门水资源匮乏,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外部水源依赖性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水资源问题日益彰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研究制定《厦门市供水大水网系统工程规划》,通过‘外引、内连、增蓄、开源’,构建‘八源四横四纵’大水网工程体系,系统提升城市用水安全韧性。”厦门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文说,“针对中远期水网规划建设,我们初步形成58个建设项目,总投资222.3亿元,其中,‘十五五’期间计划完成投资96亿元。”
构建现代水网,是着力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关键一招。厦门在水资源保障上的深谋远虑正是全省水网建设的一个缩影。
“早在2012年,我们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大水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规划中的58座大中型水库已开工建设37座,75个引调水工程已开工建设43个。”福建省水利厅总工程师池云美说。
水利建设,规划先行。随着发展需求升级,2023年,福建省水利厅在《福建大水网规划》实施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福建省水网建设规划》,并于同年8月由省政府批复实施。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福建提出“三纵八横、三区两带”的省级水网总体布局,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总投资1.026万亿元,其中2021—2035年计划完成投资8500亿元。
池云美介绍,在抓好省级水网规划的同时,福建省水利厅进一步指导服务市县两级完成水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我们积极融入国家东南区域水网,围绕‘两江两翼、五连五枢’的水网总体布局,全力打造闽台水网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等七大示范引领样板,加快推进市级骨干网重点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实施白濑水利枢纽、金门供水水源保障等13项标志性工程。”泉州市水利局副局长张华林说,“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并完成市县两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打造‘一县一特色’。”
2024年7月,泉州市成功入选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至此,福建省、泉州市、武平县分别入选全国省级、市级、县级水网先导区,福建成为省、市、县三级全部入选先导区的5个省份之一 。
从省级层面的主骨架搭建,到市级层面的区域连通,再到县级层面的末梢延伸,福建省市县三级水网协调融合格局初步形成。
多点发力:“四大”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10月下旬,福建炎热依旧。在漳州市东南部沿海地区九龙江调水工程(一期)第2标段,大型机械轰鸣作业,100多名建设者正紧张有序地工作。
漳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加立介绍,该工程是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重点项目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中“两库两闸三线”的“一线”,共分三期进行建设,线路总长近125公里。“工程近期从九龙江西溪取水,可解决古雷石化基地及漳浦等沿海产业园区的用水需求,远期从九龙江北溪取水,兼顾生活用水,并连通漳州东南部沿海多座水库,提高蓄水储能和防洪调度能力。”
“为确保工程按时完成,施工单位采用效率更高、更安全的单臂钻台车进行隧洞钻孔开挖作业。目前,支洞开挖已完成,正在进行主洞开挖和管道施工作业。”福建省厦漳水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李永民说。
150公里外的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同样在抓紧建设,混凝土浇筑及机电、金属结构安装等工作有序推进。
“我们实行‘工人轮休、设备不停’赶工措施,提速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2025年度22.25亿元投资任务。”泉州水务集团白濑水利公司副总经理马栋说,“目前,工程整体已累计完成投资超八成。”
马栋告诉记者,在加紧主体工程建设的同时,泉州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参内、官桥外迁城镇化安置区已完成交房,首个后靠安置区于10月11日正式动工建设,标志着移民安置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水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福州,沿山脊修建的福州市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以下简称“高水高排”工程)主隧洞已于今年4月份全线贯通,部分收尾工程正在抓紧建设。
三面环山、山洪骤汇,每年到汛期,福州山区的雨水直排内河,给主城区排涝带来极大挑战,“高水高排”工程的建设成为破局之举。
“工程分为西线、北线、东线,沿山建设近30公里排洪隧洞与12座截洪坝,实现山洪直排闽江。非汛期承担内河补水功能。目前,我们正加快工程的攻坚收尾工作。”福州市水利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高水高排”工程建设虽未全面完工,但在防汛防台风工作中已屡建新功。
“我们致力于将这个工程打造为全国水利标杆工程。去年台风‘格美’来袭时,西线工程首次启用,成功拦截主城区北峰山区面雨水直排闽江。今年台风‘丹娜丝’带来强降雨,东线工程应急启用,配合水库预排预泄,使内涝点积水时间平均缩短30%。”福州市水利局负责人说。
一组组数据展现建设成效:截至9月底,福建全省完成水利投资458.48亿元,占年计划76.39%,新开工重大项目126个、完工重大项目84个,水利建设投资超过序时。
从拓展完善“大水网”,到加快建好“大水缸”;从持续保障“大供水”,到全力守护“大安全”,一个个重点工程的加速推进,正不断筑牢福建水网的“四梁八柱”,成为破解用水瓶颈、夯实发展底气的硬核支撑。
改革创新:从“多元融资”到“数字赋能”
走进福建省平潭及闽江口水资源配置工程(以下简称“一闸三线”工程)调度中心,硕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工程供水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作为国家水网重要结点工程,“一闸三线”工程于2023年7月实现全线通水,闽江口城市群、平潭综合实验区供水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福州水务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友淦告诉记者,在工程成功建设的基础上,省、市政府正延续谋划闽江口水资源配置提质增效工程,拟新建龙湘大型水库及3条输水线路,实现福州主城区、福州新区、莆田等地供水提质增效。
聚焦福建水网,加快推进“四大”工程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
“我们持续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基层、社会资金的投入。先后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扩大水利信贷规模。同时,充分发挥省水投集团在重大水利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为福建水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福建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余德贵说。
福建省水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健明表示:“作为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全省水网骨干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主体,全省堤防和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投资建设主体,公司将努力在水利水务主业上挑大梁,在涉水产业链条上求拓展,在产业数改智转上当先锋。”
数字赋能是福建水网建设的亮点之一。福建省水利厅开发应用“千库联调”“数字画像”“项目管家”,以及河湖“天地网”、“项目智检”等5个运用模块,基本实现了对内全行业“一屏管水”、对外全社会“一屏看水”的格局。
余德贵表示,通过“数字画像”系统,可以及时准确掌握各地水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通过“项目管家”系统,倒逼各地形成“项目等资金”的态势,为福建水网先导区建设储备足够的项目。
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成就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指导优化施工组织,力争全年完成水利投资600亿元目标。同时,加快‘十五五’规划编制,围绕重大项目列入国家重大规划、水网先导区建设等重点任务,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限清单,全面实行台账管理,确保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早日见效。”福建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陈水树说。
(采访组成员:陈锐 杨晶 轩玮 张智杰 伍能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1月1日
责任编辑:孟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