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澜屏障 激活发展动能
发表时间:2025-07-23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石珊珊 通讯员 林冰莹 范泽萍 黄梦灵
盛夏时节,岭南大地深处,被群山环抱的连江江畔云雾缭绕。
“开工!”7月22日11时27分,伴随着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一声铿锵有力的号令,挖掘机轰鸣声响彻这片幽静的峡谷,国家“两重”水利项目——广东省清远市黄茅峡水库工程破土动工,粤北人民翘首以盼多年的大事喜事终成现实。
补上北江防洪体系“关键拼图”
刚刚过去的第6号台风“韦帕”,给北江流域带来明显涨水过程。作为珠江流域第二大水系,北江是一条洪涝多发的河流,2022年6月,北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2024年4月,北江流域发生两次编号洪水,北江最大支流连江更是3年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
特大洪水的频繁侵袭,暴露出北江中下游有效防洪库容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作为北江流域主要洪水来源之一的连江至今没有防洪控制性工程。
建黄茅峡水库,解连江洪涝之患!广东省委、省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兴建黄茅峡水库,在连江防洪“咽喉”建设一座防洪控制性工程,补上北江防洪体系“关键拼图”,进一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防洪安全。
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创新技术审查方式,将分别负责的技术审查、咨询评估、投资评审等工作合并开展,有效提升前期工作效率。广东还积极推动黄茅峡水库工程入选国家“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并在今年获得首批8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
作为连江干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黄茅峡水库工程这座总库容5.62亿立方米的大(2)型水库,防洪库容达到了5.47亿立方米。
“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北江中下游的防洪体系,削减石角水文站洪峰流量1000~1600立方米每秒,极大缓解广州、佛山和清远的防洪压力,减小飞来峡库区内的临时滞洪区启用概率。”广东省水利厅建设处处长吴家冠说。
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黄茅峡水库带来新活力、新机遇,大湾人的生活也要大变样了。”近期,英德市大湾镇邀请大湾商会成员、大湾籍企业家等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举行座谈会,提及黄茅峡水库工程的建设,大家激动万分。
位于英德市大湾镇区下游6公里处的黄茅峡水库工程,估算投资135.3亿元,施工总工期5年。在规划设计阶段,广东省水利部门就坚持把工程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把“硬投资”与“软建设”相配套,不仅要打造技术先进、质量优良、效益显著的精品水利工程,更以工程建设带动库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多维突破。
“除了防洪功能,黄茅峡水库工程还结合航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比如,黄茅峡水库将同步建成Ⅳ级航道体系,把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将显著改善连江通航条件。”广东省北江流域管理局总工程师费凯说,不仅如此,通过充分利用水库的兴利库容,还将建设一座5万千瓦的水电站,预计年均输出1亿多千瓦时绿色电能。
黄茅峡水库工程的建设,还有效催化了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落地。在投融资改革方面,广东将黄茅峡水库工程作为水利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以飞来峡水利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未来发电收益发行REITs融资,预计产品规模18.6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黄茅峡水库建设,有效盘活了存量水利资产,也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在移民安置过程中,广东也积极探索创新,清远市英德市移民办主任林永中说:“我们建立了‘永久搬迁+临时补偿’双重机制,对2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区域实施全部搬迁,以上区域建立临时避洪机制。”广东将以工程建设带动库区镇村高质量发展,精心规划建设移民安置区,推动“水+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持续、能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23日
作者:石珊珊 林冰莹 范泽萍 黄梦灵
责任编辑:安天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