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河南

河南创新扶持方式提升南水北调移民生活水平

点亮移民“安居乐业梦”

发表时间:2025-05-20
南阳市淅川县邹庄村瓜果喜获丰收
  □本报记者 张壮 文/图
  河南,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征地移民的主战场,干线最长、征地最多、搬迁任务最重。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10多年前,16.6万河南省移民群众发扬奉献精神,离开故土,扎根新的家园,他们全部来自于南阳市淅川县。如今,在水利部和河南省各级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南水北调移民新村产业兴旺,迈向全面振兴路,移民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饮水思源,我们始终把推动南水北调移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紧要的民生实事,多方面发力提升南水北调移民生活水平。”河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晓琳说。
  饮水思源 凝聚发展合力
  5月,阳光和煦。站在位于淅川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渠首”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向远处眺望,一库碧水沿着蜿蜒的渠道奔流向前,为受水地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渠首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输送水的“总阀门”、“水龙头”。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年多来,受水区范围不断扩大,受益人口逐年增长。截至2025年2月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调水突破700亿立方米,惠及河南、河北、天津、北京近1.14亿人,沿线26座大中城市200多个县(市、区)受益。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背后,是当地移民群众的奉献。
  “当地很多群众为了支持各项水利工程建设,几十年来迁移数次。这次为南水北调工程搬迁大家虽也心有不舍,但仍一呼百应,并且发自内心地为自己所做的贡献而自豪。”河南省水利厅移民后期扶持处处长赵丹深情地说。淅川县移民群众中,有10.05万人被安置在南阳当地,其余6万多人被安置在省内周边其他市县。
  多年来,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移民群众的奉献。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了解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对乡亲们说,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
  为了能让“掘井人”过上幸福富裕的美好生活,水利部在水库移民后续发展上,持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安排专门资金帮助移民解决特殊困难问题,助力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持续做好移民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多措并举拓宽增收渠道等,提出明确要求。省水利厅加大资金、项目倾斜力度,打造美丽移民村,撬动南水北调移民产业发展。
  河南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指导全省打造了一批环境美、乡风优、治理好的南水北调移民村。郑州市荥阳市李山村,平顶山市郏县马湾移民新村,南阳市淅川县邹庄村、邓州市、社旗县等多个南水北调移民村,获得“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这里路好、地肥、生活方便,比老家强。”新郑市观沟村移民邓光荣在入住新房后,对村里的环境赞不绝口。
  如今,黄河岸畔,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善、村居环境优美的南水北调移民村,承载着移民群众的欢声笑语,诉说着10多年来移民生活的日新月异。
  因地施策 提升发展质量
  “移民群众来到新的环境,如何发展经济是关键问题。”河南省水利厅移民后期扶持处二级调研员刘宝成说。
  在移民工作初期,河南省就紧盯“村富民强”这一目标,在加强产业扶持、促进移民增收致富方面,根据移民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大力支持和发展移民特色产业。
  “我们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三化’式发展模式,立足重点村的产业特色,精准扶持,持续在发展移民产业上下功夫,做强做大产业规模,支持南水北调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赵丹说。
  作为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的唯一迁出地和重要安置区,南阳市创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集中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大力发展“飞地经济”“物业经济”“园区经济”,不断开拓南阳市移民产业多模式、多层次格局。
  “我们创新发展了移民资金购置土地建设县级移民产业园、政府划拨土地建设移民产业园等模式,实现了产业项目布局到县先进制造业园区、到乡镇、到村各个层次。”南阳市南水北调运行保障中心主任王兴华介绍,全市建设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的移民产业园32个,占地2547亩,形成经营性资产37.6万平方米,购置商铺、写字楼等商业用房1.2万平方米。
  当地发展“飞地经济”,完美解决了移民村用地受限难题;通过“物业经济”,兴建厂房对外租赁,为移民村集体增加经营收入;创新“园区经济”,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属于南水北调移民自己的产业园……
  “如今,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能够同时拥有土地流转资金、果蔬大棚务工费用、村集体分红等3笔收入,真正实现了‘一地生三金’。”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崔丽平说,该村2022年整合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600余万元,建起353个高标准果蔬种植大棚。仅此一项,村集体租赁收益每年达三四十万元,带动户均增收两万多元。
  宛城区金华镇大石桥移民村现有南水北调移民1004人。该村通过“飞地经济”模式,租赁杨湾村村镇建设用地22亩,累计使用移民后扶资金785万元,建成无菌车间、生产车间等6栋。项目建成后,由南阳市药业企业租赁经营,生产艾草相关制品,能为当地移民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
  “我们南阳艾制品加工历史悠久,如今乡亲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工作时间灵活自由,赚钱的同时还能传承和发扬老手艺,别提有多美了。”大石桥村移民王梅英笑着说。
  目前,南阳市92个南水北调移民村建设产业园73个,占地3435亩,形成经营性资产项目51.5万平方米。移民产业园区的建设变“单打独斗”为“集约共建”,变“各自为政”为“优势互补”,呈现出“一村富”向“村村富”转变的良好态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10多年,一渠清水润泽沿线大地,惠及亿万民众。
  10多年过去,移民群众的赞歌经久不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我们将聚焦省委‘四高四争先’总任务,持续加大移民后续发展力度,让广大移民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奋力开创移民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杜晓琳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20日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