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洪水冲不垮的堤坝
——江西防汛一线见闻
□本报记者 刘帅冶 文/图
雨夜,风浪如潮。
在江西省九江市长江大堤沿线,一间间活动板房均匀分布,时不时有人手持手电筒进进出出。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6月28日14时,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快速上涨,九江站水位涨至警戒线,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
“汛情不退,我们就不退”
“嘟嘟嘟……嘟嘟嘟……”
6月29日凌晨1时35分,九江市城区防汛指挥部值班室内,灯火通明,电话不断。值班室带班负责人陈华,正在本子上记录来电情况。
6月29日,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形成后,九江市城防办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防守长江大堤责任单位自当日18时起全部驻堤,24小时值守。
“画面上显示的就是各点位实时情况。”陈华指向值班室大屏,“沿江堤每隔200米至300米,就会有一处点位。”
“目前,各单位已全部搭棚、亮灯,沙袋、铁锹等抢险物资均已到位。”他介绍,城防指要求值班人员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做到不留死角。
急雨敲打着窗户,响声清脆。
“最近每天都下雨,太阳几乎没露头。”陈华看着墙上的挂钟感慨,“又是一个不眠夜。”
作为市城防指大防办综合协调组成员,陈华负责参与组织协调、调度城区防汛抗洪等工作。
持续降雨以来,他在单位连轴转,已经近1个月没有好好休息。“困了,我就走走楼梯,四处看看,夜里容易疏忽,马虎不得。”
“降雨过程持续、区域叠加,‘暴力梅’让我们更加小心。”陈华介绍,雨不见小,水位不降,一些退休的水利专家坐不住,从家里来到单位,要求加入技术指导队伍。
“我们的防汛抢险队伍每天都在壮大,老、中、青三代水利人齐上阵,有老水利人带头作表率,汛情不退,我们就不退。”陈华说。
“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上堤”
6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濂溪区长江大堤。举目远眺,细雨中,江船若隐若现。
“抗洪不怕险情多,就怕查险走马过……大家千万谨慎,每处点位都有可能存在隐患。”区水利局青年工程师段骁,脚踩一双满是泥土的雨靴,一手撑伞,一手握着竹竿,叮嘱巡堤人员注意事项,颇有“过来人”的样子。
“从2016年开始,这是我第五次上堤抗洪。”段骁说,“前段时间连续下雨,水位一直涨。按照往年经验,我和同事们早早就把行李备好了,随时上堤。”
6月28日,区里发出上堤通知,段骁和同事们二话不说,背上行李就赶来了。
同一天,67岁的退休职工文学清找到段骁和同事们:“我来帮帮忙,这里的长江堤哪个位置薄弱,哪个地方容易渗水,我都熟悉。”
文学清带着段骁和同事们,到曾经出险的位置又走了一遍,把处置经验详细介绍给青年工程师。
“只要组织需要,我随时上堤。”文学清说。
“传帮带,是局里的传统。”段骁说,他现在掌握的技术,很多是老师傅手把手带出来的。
“防汛形势很严峻。我们组织了27名水利技术骨干,分散到全区各点位,为抗击洪水提供技术支撑。”段骁说。
入夜,在堤坝背坡侧,一盏盏临时架设的巡堤灯,点亮长江大堤。
段骁拿上手电筒,开启新一轮巡堤查险工作。“夜晚和清晨是最容易放松的时候,大家一定提高警惕。”他提醒着身旁巡堤人员。
“值守期间,如果有巡堤人员发现险情,会随时与我们联系。距离最近的水利技术人员会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段骁介绍,“强降雨带来不小挑战,但目前还没有一处坝段出过险。”
截至目前,濂溪区累计投入巡堤查险人员1万余人次,投入物料2万立方米,全力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不留盲点。
“天气越恶劣,查险越要紧”
乌云滚滚,雷声阵阵。
7月1日,记者乘车赶往庐山市沙湖山圩堤。该圩堤是庐山市唯一的万亩圩堤,圩堤外是鄱阳湖。
受持续性强降雨和五河来水增加的共同影响,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
当记者抵达沙湖山圩堤4500米至6000米堤段时,大雨倾盆如注。
此时,沙湖山圩防汛指挥部技术指导组成员李发孝,正帮助巡堤人员开展堤背坡堤脚开沟导流作业。
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靴灌了水。暴雨迎面打到脸上,很难睁开眼睛。
背坡堤脚在雨水浸泡下,变得更加泥泞不堪。
李发孝和同事们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步在淤泥里挪动。
“我的腿拔不出来了。”一名年轻的巡堤队员使劲往上抬腿,淤泥将他的靴筒没过大半。
“不要使劲,会越陷越深。”李发孝挪到队员身边,架起他的肩膀,用力一提,帮助队员把腿拔了出来。
暴雨让巡堤速度变得缓慢,但没有让队员们停下脚步。1个多小时后,队员们回到值班室。有的队员脱下靴子、倒出靴子里的泥水;有的队员脱下衣服,拧出一股股水来。
记者问:“这么大的雨扛得住吗?”
“天气越恶劣,查险越要紧。”队员们说,巡堤查险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无论是泥泞的路还是被杂草覆盖的路,都要走到。
“堤坝长时间被雨水冲刷,如果发现泡泉、渗水等现象没有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更大隐患。”李发孝说。
短暂休息后,队员们顾不上疲惫,又开启了新一轮巡查。
据了解,7月2日11时,长江九江站水位21.44米,超警戒水位1.44米;鄱阳湖星子站水位21.09米,超警戒水位2.09米。12时,九江市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防汛进入最关键时期。
记者完成稿件时,窗外暴雨还在持续。此时此刻,在长江大堤、在鄱阳湖畔、在长江流域沿线防汛最前沿,正有一群人,迎向风雨,冲锋在前,他们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洪水冲不垮的堤坝。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4年7月3日
作者:刘帅冶
责任编辑:罗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