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彭阳县:山花扮旱塬 “颜值”变“产值”
□记者 孟砚岷
四月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水土小流域的80万亩山花次第盛开,从茹河峡谷、悦龙山蔓延到家家户户的房门前,将六盘山东麓的彭阳县染成了粉白交织的巨幅画卷。
“这是我第一次来彭阳,这里和我想象中完全不一样。漫山遍野的山花,整齐的梯田,飞流直下的瀑布,每一处景观都让人意想不到。”游客秦月霞轻轻触碰着山花感慨道。
眼前这一山一山的花海,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来自人造。几十年前,这里曾经荒山秃岭、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当地百姓总结了彭阳县当年的山川面貌:“山是和尚头,缺水贵如油,风吹黄沙走,降雨泥水流”。
面对如此困境,1983年彭阳建县,彭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的宏伟蓝图。40年来坚持不懈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改坡造地、修建梯田、建设淤地坝、封育造林等一系列治山理水工程,有效拦截地表径流,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营造174.18万亩的人工防护林地,森林覆盖率由建县初期的3%提高到21.27%,走出了一条治山治水、建设生态、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流域治理模式。
如今,山花节不再是简单的赏花打卡,而是成为了打开彭阳的“密钥”。4月13日,第二十一届宁夏六盘山山花节暨“梯田花海·醉美彭阳”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在彭阳县体育场盛大开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期而至,在漫山遍野的山桃、山杏花海中,共赴这场春日之约。
展销会现场,八宝茶味美香甜,吸引着游客们驻足;枸杞制品一字排开,让人眼花缭乱;彭阳本地的摊位前,红梅杏干、小米黄酒、土蜂蜜整齐摆放,空气中浮动着甜香与谷物发酵的醇厚气味。
“我家一共种了6亩红梅杏,其中4亩是2009年种的,两亩是县里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后种的,去年产量有4000多斤。”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村民蔺怀儒细数着好收入。
彭阳县以流域治理成效为基础,串联流域生态资源,深挖旅游“三色”资源,对旅游沿线见缝插绿补植补造,建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壮丽景色。现有山桃38万亩、山杏35.2万亩、红梅杏8.2万亩,山花共计80余万亩,同时打造了金鸡坪梯田公园、青云湾、嘛喇湾77号彩虹路、白岔老杏林、牛湾杏花岭等30个最具代表性的山花观赏点。
“从‘山花流量’向‘产业增量’转型,让‘颜值’真正转化为‘产值’,2024年,全县林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58亿元,为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增收1616元,实现了‘山绿’与‘民富’共赢。”彭阳县副县长范忠于介绍。
2024年,彭阳县实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宁南生态保护修复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项目,共造林11.3万亩,治理小流域52.57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81.2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90%以上,生态治理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4月16日
作者:孟砚岷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