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延渠第四管理所职工在清理水尺前垃圾
□记者 孟砚岷
身着救生衣,手持铁锹,沿渠仔细检查每一处闸口、每一段堤岸,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隐患……“五一”期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洒满大地,宁夏引黄灌区渠道巡查巡护已经开始了。
“我干渠道巡护工作近30年了。过去,‘土渠土堤’渠道工程状况特别差、安全隐患也大,自从对渠道硬化砌护后,渠道周边环境也好了,巡护也轻松多了,灌溉更加顺畅了。”汉延渠第五所54岁的渠道巡护员王建明感慨地说。
正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室外温度不断攀升。翠绿一片的农田里,小麦正在拔节孕穗,在技术员岗位上工作了6年的杨志明同志,站在田边与用水企业水管人员交流灌溉情况。“四月底到五月初正是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期,千万不敢图省事等到有集中需要的时候才开灌,一定要早早开灌。”
今年贺兰县四星灌区小麦种植面积没有大的变化,但是部分田亩存在小麦套种玉米的情况,为同时保证小麦需水和玉米出芽,必须对灌溉的时机进行精确把控。种植结构的变化、作物灌溉的时机、灌溉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等关键数据,都是杨志明和同事在一次次走访中了解的。
深夜的汉延渠畔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值班室里的灯光还在闪烁,一双双专注的眼睛紧盯着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李宏宇是去年刚分配到基层的大学生,5月1日是他作为调度员的第一次值班。技术员耐心地指导他进行节制闸调控、计算水量水费、统计报送明日用水计划。

李宏宇(左一)在调度值班室值班
近年来汉延渠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力,各类水闸已全部实现自动化改造、干渠直开口测控改造率达到73%、重点断面雷达水位监测设备精度达到毫米级,灌区供水服务程序、综合业务应用系统配套软件基本完善。渠道砌护率达92%,干渠直开口改造率达到98%,渠道砌护率不断提升、工程设施不断完善。
汉延渠是银川市东部重要的湖泊水源供给地。汉延渠第四管理所刚放水就开启掌二渠、孔新渠,利用农业间歇期加紧对鸣翠湖、孔雀湖两处湿地补水,切实保障“五一”期间生态用水。管理处各基层单位利用节假日,联合属地政府,深入开展渠系环境“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工作,大力整治渠道生活垃圾入渠、建筑垃圾倾倒和水体污染等情况,长效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汉延渠始建于汉代元封太初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宁夏引黄灌区最古老的干渠之一,是青铜峡河西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延渠由南至北纵贯银川平原腹地,承担着青铜峡市、永宁县、兴庆区和贺兰县四个市、县(区)所辖72个行政村40.79万亩农业灌溉,以及鸣翠湖、碱湖、珍珠湖等6处湖泊湿地生态补水任务。
以渠为伴,以水为邻,一代接着一代薪火相传,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换来了灌区的岁稔年丰。如今,宁夏汉延渠管理处运用数字孪生灌区建设成果,精细配水、精准调水,切实提升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保护水平,为灌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