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通过“以大带小”“库安保”等模式创新,破解小型水库管护难题——
小水库 微改革 大民生
发表时间:2025-07-05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滕红真 李海川 通讯员 李杰 戴文婧
6月26日中午,见到潍坊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运行科科长李凯时,他刚忙完{web_name}:防汛防台风综合应急演练的统筹工作,眼中红血丝尚未褪去。
对于曾五年连旱,又在2018、2019连续两年遭遇台风暴雨洪水侵袭的潍坊来说,紧盯薄弱环节,以练促战强基,是应对风险的“必修课”。
这其中的关键,包括如何管好全市531座水库中的499座小型水库。围绕提升全市安全度汛能力,这座“世界风筝之都”通过“以大带小”“库安保”等模式创新作答,以“小变革”惠及“大民生”,用“小切口”撬动“大发展”,有效破解小型水库管护难题。
“老师傅”带“小徒弟”——
“以大带小”精准破题,小型水库管理迈向专业化
“以前就是走走看看,遇到下雨天,心老悬着。现在学会了按规范巡查处置隐患,心里踏实多了。”说起大水库的指导帮扶,昌乐县西沟水库管护员李培国心生感慨。
每座小型水库需要防汛行政、技术和巡查“三个责任人”。“小型水库巡查人员大多为本村党支部书记或村民。”昌乐县高崖水库库区管理服务中心水利站站长张传禄坦言,“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往往还要同时负责多个小水库。”
缺人员、缺技术、缺设备,怎么办?
“我们充分发挥大中型水库的优势,以结对子的形式指导基础业务、加强巡查排查、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带领小型水库提升管护水平,实现以强补弱。”李凯介绍,目前全市30座大中型水库与296座重点小型水库建立常态化“1+N”结对帮扶机制。
高崖水库运营维护中心主任刘顺友细数“带”的进展:“水库7名技术人员一对一包靠,对上游7座小型水库进行技术帮扶。今年2月到现在,我们开展了4次联合巡查、1次业务培训、1次防汛演练。”
水尺损毁、安全防护网损坏、溢洪道砌石脱落……首次联合巡查就发现了36处隐患,高崖水库运营维护中心工程规划科科长高英十分揪心:“有的水库防护网只用几根快掉下来的铁丝连着。”
问题发现了,如何解决?急需一场专业“充电”!
3月27日,来自高崖水库及7座小型水库的18名管护人员齐聚一堂,参加“以大带小”管护培训。
怎样查看溢洪道是否淤堵?坝体护坡破损是什么“症状”?观测设施损坏如何处理?从巡查方法到巡查重点部位,从发现问题到排除隐患,高英将专业知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小型水库管护人员听。
理论培训后,课堂转移到了堤坝上。“老师傅”带领“小徒弟”,直奔刘家沟、卧牛石等小型水库,开展手把手教学。
看着松散的铁丝修补成一片密实的铁丝网,刘家沟水库管护人员赵海升感触颇深:“看似简单的围网修复也需要技术和经验。”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满载收获的不只是听课者。
“打铁更需自身硬,我们的建议代表着大型水库的形象和技术水平。”作为主讲工程师,高英在备课时,深入学习了《土石坝安全技术规范》等业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咂摸出了更深层的意味:学习成果还能服务到大型水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这不就是“正向反馈”?
“帮扶小型水库成了大型水库自我检视的‘镜子’。”高英感慨,“水库隐患时刻存在,容不得丝毫麻痹懈怠。”
“以大带小”在技术帮扶的同时,还有资源上的共享。
来到高崖水库防汛物资储备库,只见一排排三层高的铁皮架子上,整齐码放着铁丝笼、彩条布等防汛物资,醒目的二维码是它们的“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溯源物资的“前世今生”。
“我们水库是全省首批水旱灾害防御物资管理规范化标准单位。”刘顺友自豪地说,储备库已成为高崖水库上游小型水库“半小时保障防御圈”的重要根据地。
小型水库物资有限,当发生险情时,这些补充“粮草”将通过预先设定的保障路线,在半个小时内到达出险点,进一步贯通“技术—料物—队伍—组织”链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此前在讨论“以大带小”管护模式方案时,有人也曾提出过“以大帮小”的说法。
一字之差,彰显理念的变革与重塑。“‘以大带小’并非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依托大中型水库的优势带领,推动实现小型水库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的自身成长,最终达成‘授人以渔’的长效目标。”潍坊市水利局局长徐莹如是说。
买保险返保费、预警叫应“1+1”——
机制创新长效筑基,管护保障直抵末梢
碧水盈盈,远山如黛,一场夏雨将临朐县卢家庄子水库皴染成一幅水墨画。这座建成近60年的小型水库,去年赶了个新时髦——交了保险。
“我们为全市497座有防洪任务的公益性小型水库提供运行管护保险服务——‘库安保’,对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设施损坏进行赔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市分公司副总经理苏磊介绍。
市水利局统一投保,省、市两级财政共担保费,潍坊小水库抗风险的底气更足了。
去年8月,一场暴雨过后,临朐县两岭水库溢洪道存在水毁风险。接到报险8个小时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迅速抵达现场查勘、评估损失,3个工作日就完成9.3万元修缮款的支付。
资金一到位,临朐县水利局随即组织专业团队实施溢洪道干砌石回填作业,及时遏制了险情发生。
“情况紧急时也能申请先行理赔。”临朐县水利局副局长倪中谦感到欣慰,“保险让我们在面对突发险情时,有了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抢险修复。”
截至目前,潍坊市36座受损水库获保险赔付175.71万元。但水库安全无虞与降低赔付成本的双重目标,正推动风险减量服务成为关口前移的主动防控。
“无论有没有出险,保险公司每年都会给每座小型水库返还3500元,用于护坡除草、溢洪道疏通、排水沟清淤等日常管护。”潍坊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高级工程师刘炳新介绍。
主动干预、事前防控,从源头上降低了风险发生概率。“除了日常运行管护,风险减量服务还对宣传培训、创新机制等工作进行补助,努力实现‘少出险、出小险’。”苏磊补充道。
冶源等大型水库在小型水库保险落地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我们会在极端天气过后巡查隐患,在保险公司现场查勘时进行联合会商,在风险隐患处置中负责监督。”临朐县冶源水库运行维护中心主任张强笑着说,“我们全过程参与辖区内31座小型水库的维修养护项目实施,‘库安保’自然也不能落下。”
“保险+服务”的创新模式,成为完善小型水库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的有效补充。与此同时,市县“1+1”预警叫应工作机制,正在打通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1+1’指1个市级包靠责任人加1个县级包靠责任人。”潍坊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水旱灾害科副科长孙淼解释,“原先是市里叫应县里,县里往下叫应,现在我们一竿子插到底。”
据悉,潍坊市县两级水利干部点对点包靠全市1400多名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1500多名山洪预警发布员等一线责任人,全过程全覆盖督促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雨前,提醒各类责任人做好防御准备;雨中,督促强化巡查值守,第一时间转移群众;雨后,跟进提醒尽快整改……
2024年以来,潍坊市先后15次启动叫应机制,成功防范、化解防汛风险隐患,全市未因山洪灾害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小型水库无一发生险情。
小水库关乎大民生,微改革蕴含大能量。
从“以大带小”的结对帮扶,到“保险+服务”的风险保障,再到“1+1”预警叫应的责任闭环,一项项机制创新正是“预”字当先、关口前移、防线外推的生动实践。
傍晚时分,变身网红打卡点的小丹河南流泉溢流坝引得游人驻足,浸入弥河的太和塔剪影与朐山橡胶坝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和谐安宁的图景……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7月5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