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为轴连幸福
——记陕西宝鸡市幸福河湖建设
发表时间:2025-05-15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治理后的渭河宝鸡城区段两岸绿意盎然 陕西省水利信息宣传教育中心供图
□本报通讯员 刘坤 李静茹
初夏的陕西省宝鸡市渭河生态公园里,蓝天碧水交相辉映,河水宽阔安澜,白鹭掠水而过。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从甘肃起源,自陕西宝鸡境内流入八百里秦川,穿宝鸡主城区而过。
宝鸡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的渭河宝鸡市区段以水为轴,串联了湖滨风光、古渡春晓等7个景点,沿河滩区呈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人水和谐”的美丽景象。
以水润城 以水活城 以水兴城
“渭河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整治前,枯水期大面积滩地裸露,雨季河水暴涨,威胁居民安全。”宝鸡市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规划科科长吕跃介绍。如今,渭河宝鸡段两岸变成了生态绿地,成了宝鸡治水兴水的亮丽名片。
近年来,宝鸡市总河长牵头统筹、高位推动,各级河长协调配合、同向发力,锚定幸福河湖建设目标,坚持从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部门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各尽其责、协同治理、运转高效的河湖治理格局。
水安全是幸福河湖建设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实施渭河全线综合整治,渭河宝鸡城防段堤防工程防洪体系基本完善。”吕跃说。水网联合调度,犹如排兵布阵,牵一发而动全身。发源于陇县的金陵河是渭河一级支流,全长55公里,在宝鸡市中心城区汇入渭河,沿岸居住着13万余人。“我们对金陵河实施系统整治,有效缓解了渭河干流防洪压力,提升了渭河生态公园的整体功能。”宝鸡市金台区河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万少堂说。宝鸡市建设了监测管理中心、金陵河智慧河湖管护平台和视频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化管理河湖。如今的金陵河已经旧貌换新颜,2023年被列入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设项目。
如何让渭河河流更清、河道更美、生态更优?“我们严格执行《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实行渭河生态区产业准入制度,对渭河生态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行科学引导,建立渭河生态区补偿等机制,逐步实现‘以水润城、以水活城、以水兴城’的治理目标,将渭河打造成‘安澜河、生态河、美丽河、人文河、幸福河’。”吕跃介绍,金陵河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
家门口的幸福河
团结运动公园、霸渭文化生态园、“千渭之会”、“在水一方”、“陈仓印象”……渭河两岸,一批以堤防和滩区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渭河百里画廊生态景观工程,成为市民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河堤绿道上,不时能看到晨跑的年轻人、打太极拳的老年人,还有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父母。
“以前河道两边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在水清了、岸绿了、环境美了,大家自然愿意来。”市民张恩科说,“想带孩子接近大自然,但又不想跑太远。河边公园的绿色空间和广阔的草地,为孩子玩耍提供了充足空间,周末我们会经常来这里。”渭河生态公园已经成为他心中理想的露营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宝鸡市渭河两岸的生态绿地,已经深深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渭滨区石鼓镇,废弃的河滩地被改造成运动主题公园,智能步道系统实时显示运动数据,每年举办的马拉松吸引全国跑者;在渭河与清姜河交汇处,垂钓爱好者在指定区域享受野趣,渔获可就地加工,带动特色餐饮年增收超千万元。宝鸡这座老工业城市,依托河滩治理建起汽车文化公园。废旧厂房改造的工业博物馆与卡丁车赛道相映成趣;透过河景咖啡厅的落地窗,看机床与潺潺流水构成的画面,别有一番趣味……
暮色四合,渭河两岸渐次亮起灯火。金陵古渡遗址旁,退休教师王建民支起三脚架,镜头里既有“扛着云彩跑”的晚风,也有牵手散步的情侣。“以前拍渭河,画面中是对岸工厂的烟囱。现在取景框里的美景和故事有很多。”王建民说。
在金陵河幸福河湖建设过程中,宝鸡市建成仰韶文化、周礼文化展示区,幸福河湖展览室和河长制主题公园,充分挖掘水文化内涵。“我们对金陵四桥上下游亲水平台进行绿化提升,建设绿地和步道2万平方米,拓展了群众体验空间;修复橡胶坝和液压坝,改善提升水生态环境。”万少堂说。
目前,宝鸡市建成7片人工水面、8座人行景观桥梁、60公里一河两岸景观林带,建设两岸无障碍休闲步道30余公里。从生态河到文化河,从滨河绿地到生态空间,渭河生态公园为周边群众生活增添了幸福元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15日
责任编辑: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