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水大户”到“节水标杆”
——浙江温州苍南县打造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新样本
□通讯员 林婵婵 郭曼沙
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先行者,近年来,浙江温州市苍南县深化“一控双促”试点工作,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激励等系统性举措,走出了一条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的新路径。目前,苍南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建成节水型灌区2个,培育节水型单位40家、节水标杆单位6家,节水型单位创建率达100%,工业节水成效显著。
工业节水
技术创新引领用水变革
在浙江百菲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新改造的CIP清洗(原位清洗)系统正在有条不紊运行。企业创新采用“分段清洗+循环利用”模式,将设备清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设备容量10%的水量进行初步冲洗后直接排放;第二阶段采用30%水量深度清洗后全部回收,用于下一轮的第一阶段冲洗。此项创新技术使企业节水效率提升20%以上。
“以前制水产生的浓水是直接排掉的,针对这种浪费,我们增加了一套过滤设备,对浓水进行二次过滤,将纯水的制备率由70%提升到95%左右,大大削减了制水端的损耗和浪费。”浙江百菲乳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永军介绍,企业还采用了先进的闭式节水型冷却塔技术,有效减少冷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漂水损失。在清洗方面,减少预冲洗和最终水冲洗两个环节,通过对工艺参数以及清洗效果的反复验证,使用水端的水耗量减少20%以上。
2024年以来,苍南县水利局深化“一控双促”试点工作,通过累进加价,引入节水奖励政策,推动用水户优化用水结构,采用静态水效测试加水平衡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水效分析,为全县128家企业和用水户一对一进行“把脉问诊”,对部分低水效企业找出问题根源,通过节水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实现用水结构的转型和效率提升,为企业年均节约用水20%~30%。
智慧节水
数字赋能精细管理
医院是用水“大户”,管好“大户”的用水量效益更为迫切,也更为艰难。2024年5月,苍南首个合同节水项目在人民医院建成投用,截至2024年年底,该院节水率达到34.51%,年均节水量约10万吨,年预计节水收益约51万元。
据了解,县人民医院的节水项目以智慧节水管家、智慧用水为主要实施手段,在采集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采集管道水压、水池液位,水泵及阀门工作状态,回用清水池余氮、浊度、pH值等参数,实现用水全方位数字化管理。
“项目自2024年5月份投运以来,医院用水费用同比下降28.8%,节水效果远超预期。”医院总务科科长林吉表示,“我院将依托智慧用水管理平台的24小时全天候监测体系,利用平台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从数据监测、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到效果评估的信息闭环实施流程,从而形成长效节水管理机制。”
农业节水
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在苍南县桥墩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正焕发蓬勃生机。据了解,桥墩灌区为中型提水灌区,总灌溉面积达29.56万亩,涉及苍南县灵溪、桥墩、藻溪、宜山、金乡、钱库、望里等7个镇。
近年来,县水利部门以改革为契机,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灌排设施改造,建立农业水价“四项机制”(农业水价形成、用水管理、工程建设管护、用水奖补),促进节水减排,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优秀”等次。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约100万元资金,对改革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补贴和奖励,激励农户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农田水利设施良性运行。
县水利局水利运行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赵文静介绍:“目前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桥墩灌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值达到0.5854,较2021年提升约3.46%,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每年可节水约50万立方米。”通过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苍南正走出一条“节水减排、增产增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智慧医院到美丽乡村,苍南县正以系统思维构建全域节水新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水动能”。未来,苍南县将持续落实深化节水行动,推广再生水利用、农业节水技术以及智慧水表应用,完善城乡管网改造,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4月2日
作者:林婵婵 郭曼沙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