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龙湖碧波荡漾。来自上海的游客陈美琴感叹:“这里的环境和湖水真美呀!”
碧水清流,不止一处。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多措并举,部门协同,全民参与,以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拓展河湖长制,永定区的河湖溪流变得更加清澈,八方游客频频点赞。
扎实做好水治理文章
永定区作为福建省重点矿区,曾因矿而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大量煤矿关停,留下很多“墨汁水”“光头山”,导致出现地质安全隐患和废弃煤矸石侵占河道、堵塞水系等生态问题。永定区还是生猪养殖大县,养殖业的污染也曾让区域河湖黯然失色。
永定区从矿区生态修复入手,实施水利项目助推水生态整治。2023年以来,永定区投入资金1.53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340公顷,修复废弃矿山5处;消除地质环境隐患点12个;治理废弃矿区水土流失边坡8公顷;恢复植被160公顷,改造提升植被175公顷。永定区还投资3800余万元,完成合溪、凤城等4条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治理河长24.5公里。
经过综合施策、系统治理,永定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区域水土保持能力、生态功能稳定性逐步提升,区域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水质与水环境持续向好。目前,永定区12个主要流域国、省控断面及28个乡镇交接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
以生猪养殖整治专项行动为抓手,永定区深入开展入河污染源的排查与整治,对全区的生猪养殖场逐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大排查,升级改造猪场506家,拆除无证猪场88个。永定区在24个乡镇推进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确保全区河湖管护水平持续提升、河湖生态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创新河湖管护方法
永定区在护河爱水上“巧破题”,创新实施“百村千段群众河长”护河交水策略,将全区百余个村(社区)进行网格化,划分成治水“千”段,每段选派一名“群众河长”,负责监管和治理本村辖区的河流段落。通过明晰河道管护责任,构建“全民护水、村民自治”的工作体系,为推进全域治水更新了打法,形成有效的村级河道监管机制和治理体系,多方发力、系统治理、全民参与河湖治理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
永定区发挥“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作用,深化法治护航河湖治理,积极协调检察机关稳妥开展涉水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近三年来,永定区检察院处理涉水公益诉讼案件28起,向相关部门发出36份诉前检察建议。2023年9月,永定区促成建立闽粤两省三县(区)“河长+检察长”跨区域河湖协作保护机制,开启韩江支流梅潭河、永定河流域“河长+检察长”依法治水合作新篇章。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依托河湖资源,聚焦幸福河湖建设,永定区建成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十里南溪、西陂等省级水利风景区。永定区还以保护水环境、弘扬水文化为出发点,依托河湖美景,建成莒溪等河长制主题公园5座。
水清了,景美了,生态优势成了“金字招牌”,好消息在永定区不断传来:高陂、南江水利风景区成功升级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南江村入选财政部、住建部公布的2024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上榜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名单。
永定区利用十里南溪、龙湖等水利风景区把跨村、跨乡的旅游景点串联合并,促进河湖优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推动水经济发展。
秀美群山,绿意盎然,生态河湖……当好“河管家”,做活“水文章”,永定区全力打好绿色生态牌,持续擦亮绿色名片,走好绿色发展之路,让每一条河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