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汛期至,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江苏各级水利部门未雨绸缪,牢牢绷住紧“防汛备汛无小事”这根弦,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积极做好今年的防汛备汛各项工作。
掌握主动权
“近几年,随着水利工程建设、水毁修复和除险加固力度的持续加大,全省水利工程险工隐患明显减少。但由于水利工程面广量大,有些地方防洪排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江苏省防办常务副主任陆一忠告诉记者,“对此,我们加大检查力度,全面开展汛前隐患排查,避免小问题酿成大麻烦。”
早在今年年初,省防指就发出通知,对汛前检查工作进行专门部署。3月上旬,全省防办主任会议对汛前检查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4月,省各联防指挥部指挥分别带队赴秦淮河、太湖、骆马湖及淮河下游联防地区,督促指导汛前准备工作,并组织召开了市级汛前检查情况视频会商会,重点研究险工隐患段的汛前处理方案和度汛措施。
“防汛隐患是防洪保安的‘天敌’,要赢得安全度汛的主动权,有赖于开展扎实的汛前检查。”陆一忠说。据了解,该省各地将水利工程险工隐患的安全处理、在建涉水工程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设施、非工程设施管理维护、河湖违章设施清除、各类防汛预案修订完善等作为重点,认真开展了汛前检查和水毁修复工作。
在此基础上,江苏今年加大了对河湖清障工作力度。利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对河湖水域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河湖水域的开发行为。4月份开展了对涉河建设项目施工阻水围堰、坝埂的排查摸底,对河道行洪障碍逐一制订清除计划,确保汛前障碍清除到位。据统计,今年以来该省共出动执法巡查人员31411人次,拆除违章建筑960平方米,清除违章圈圩20158亩,铲除违章种植380亩,查处各种水事案件647起,恢复了河湖行滞洪能力。
从实战出发
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是江苏加强防汛防旱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根据今年汛前检查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江苏组织修订完善了城市防洪、防御台风等各类应急预案,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完善有关调度方案。
历次防汛经验表明,充足的物资是防汛抢险的重要物质条件。按照“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江苏完善了物资储备机制,强化了物资管理,确保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目前,省级防汛物资储备块石89万吨、三袋1005万只、土工布114万平方米、木材3550立方米及装配式围井材料等。市县两级储备块石101万吨、三袋4203万只、木材25640立方米、土工布220万平方米。
河防在堤,守堤在人。人员精干、组织严密、责任分明的防汛抢险队伍,是取得防汛抗洪胜利的关键。今年,江苏加大防汛抢险专业队伍建设。在已组建5支国家重点防汛抢险机动队、8支省重点防汛抢险机动队,与省军区组建了15支抗洪抢险专业队,与省武警总队组建了两级抗洪抢险梯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防汛机动抢险队、防汛排涝队、抗旱服务队三类专业队伍的整合;同时,各市县还组建专群结合的巡堤查险抢险队伍71.7万人,并组织开展演练,确保队伍在关键时候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无不胜”。今年4月,省防指又专门组织举办防汛抢险技能培训班,提高市县抗旱服务队和防汛抢险队的实战能力。
预警全覆盖
在江苏省防办副主任李春华的办公室,李春华给记者演示了“江苏省小型水库防汛通信预警系统水雨情遥测”系统。点击鼠标,选择某个地区,当地水位、雨量、泄洪闸闸门启闭信息及工程视频数据等情况立即显示出来,还能通过视频看到当地的水利工程实时状况。
为了对这套系统有个更直观的了解,记者又特地跑到南京江宁的东焦水库,实地去探个究竟。在现场,记者看到一个长宽高都不到半米的小铁盒。南京江宁区水利局防汛科科长潘春平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的遥测终端,它将自动采集到的水位、雨量、泄洪闸闸门启闭信息及工程视频数据等,快速处理后上传到省、市、县中心,实现三级共享。今后,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监测到最准确的水情了。”
李春华介绍,这套系统覆盖江苏全所有在册852座小型水库,全省所有水库的水情信息都能看到,并每五分钟更新一次。这套系统最关键的功能,就是它能预警,一旦降雨超过警戒值,系统便会迅速报警,便于及时处理突发水情。
在今年主汛期到来前,水情监测的移动平台就将投入使用,届时,管理员只需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