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连获七次“全国文明单位”的背后
□本报通讯员 董晶晶
“精神文明是内核,是不断推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力量。”“我们青年人应该争做管理处精神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活力。”“每个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设主体,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没有旁观者都是‘主人翁’。”…… 9月底,一场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讨论在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举行。
“我们要持续巩固连续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水利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管理处党委书记、主任钱邦永说,这是荣誉更是鞭策,当前管理处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迈入新一轮创建周期,全体职工必须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谱写江都水利枢纽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筑牢信念根基
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根本原因在于强化理论武装,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这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一句套话。”钱邦永说,管理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江苏省水利厅党组“铸魂工程”建设为抓手,以“五个讲坛”、“五青”示范课等活动为载体,推动理想信念教育走深走实,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制定《江苏省水利厅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管理处进一步明确了总体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责任体系,划定了重点任务,制定了责任清单,并且每半年形成一次“意识形态工作分析报告”。
“管理处秉承了精细化的特点,让理论学习更具系统性、个性化、实践性与实用性。”青年职工唐茹说,每一次学习不是空谈,而是结合本职工作,甚至是个人发展方向。
管理处纪委书记朱建军对此深有感触:“理论学习只有更加贴合实际,紧密联系工作,深入干部职工内心,大家才能入脑入心。”
创新活动载体
今年国庆假期前,管理处团委在青年学堂开展了“月满华章,青春同行”主题活动。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有意义的趣味活动。”管理处职工丁武文说,“像这次,我们紧扣‘中秋’‘水利’主题词,聚焦水利工作,以‘飞花令’形式进行趣味答题,进一步拉近了青年团员间的距离,增强了团结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此外,管理处打造了“青年学堂”“志愿服务”“技能比武”等常态化平台,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点开展众多宣传教育活动。
“以全处广大青年团员为主体,积极搭建各类互动平台,既让大家愉悦身心、增进交流,又在亲身体验中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朱建军说。
管理处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创建质效。一方面,丰富“水利+文明”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窗口辐射和育人功能,让文明创建更具时代感、吸引力。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引导推动全处青年职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文明新风尚的践行者,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风育人”。
完善制度体系
全国精神文明单位“七连冠”,是管理处持续广泛地动员干部职工、退休人员、青年团员参与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营造“人人都是创建主体、事事关乎文明形象”浓厚氛围的成果。
管理处党办工作人员李扬说:“我们每年年初都会制定年度精神文明工作要点,经处党委审议修改完善后印发。”
不断完善的制度是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一个个实施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形成了系统化机制:明确目标,将“为什么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具体化可衡量;制定计划,将目标拆解成具体任务,明确每个任务的负责人,时间节点形成清晰的“路线图”;高效执行,建立了沟通和汇报机制,根据“时间表”及时同步进展;督导调整,密切跟踪关键指标和核心内容,及时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和调整方案;复盘总结,完成一项总结一项,为下一项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这些机制有效激发和增强了全处干部职工的政治定力、工作活力和创新张力。
钱邦永说,管理处将继续聚焦重点促发展,全力推动江都水利枢纽高质量发展走在前、作示范,在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履行社会责任、服务调水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单位发展与社会文明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1月4日
责任编辑:孟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