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弓紧弦抓备汛 全力以赴护安澜
——太湖局运用骨干水利工程打好防汛主动仗
□本报记者 安天杭 尤珍
风平浪静时,无声滋养着身后的平原,使得物阜民丰、百姓安居;当洪水来袭,又成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大水池”,吞吐长江,调蓄洪水——这,便是太湖。
作为我国产业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太湖流域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可以说,在汛期,太湖水位的每一次变化都备受关注。
5月1日,太湖流域正式进入汛期。根据气象预报,今年夏季(6—8月)太湖流域降水将偏多二到五成,有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防汛形势不容乐观。如何确保汛来无虞?带着问题,记者探访太湖流域骨干工程,了解备汛情况。
严阵以待
提升骨干工程排涝能力
太湖流域周边高、中间低,这个大而浅的“碟子”,虽然河网密布,但排水的“主力军”却集中于望虞、太浦两河,并且因为与长江之间隔着广袤平原,当降雨持续偏多时,集水快、泄水缓,容易形成洪水风险。将洪水顺利有效排出,是太湖流域历年防汛的关键。
“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保障流域水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024年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系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威强调,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防住为王,坚决打有准备之仗、有把握之仗。
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早在今年年初,太湖流域上下便已积极开展行动,运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全力排水,着力化解防洪风险——
2月5日以来,针对太湖水位偏高,后续降雨量偏多的预报,逐步加大太浦河、望虞河、新孟河排水力度,已预排泄太湖水25.2亿立方米,相当于太湖1.08米蓄水量,有效降低了流域防洪风险。
针对清明节期间强降雨影响,强化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机制,滚动开展会商研判,继续保持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全力排水,并持续跟踪了解省市汛情及应对情况,督促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工作。
为了充分发挥水工程在防汛中的“王牌”“重器”作用,太湖流域聚焦加快完善水利工程体系,全力推进吴淞江、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加高加固、扩大杭嘉湖南排新通道等治太骨干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太浦河后续、望虞河拓浚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完成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海堤达标建设等年度建设任务,不断补齐防洪短板弱项。
完善排洪格局的同时,提升工程联合调度能力也是破解泄水难题的重要课题。今年以来,太湖流域持续加强防洪、供水、水生态、水环境需求的多目标统筹调度,不断优化流域、区域、城市及重点圩区工程调度,统筹“拦、分、蓄、滞、排”各项措施,努力做到科学联动、调度有序、精细调控。
抓早抓实
牢牢把握防汛救灾主动权
在望亭水利枢纽工作闸门前,工人们悬挂安全绳、调节焊枪、瞄准点位焊接,再换至下一个点位,一套应急修复流程迅捷流畅。
与望亭水利枢纽工作闸门应急修复项目一同开展的,还有多项汛前维修养护工作。据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副所长史益鲜介绍,为确保工程安全度汛,望亭水利枢纽自今年1月11日起便启动了汛前维修养护工作。目前,河道堤防、水工建筑物、闸门启闭系统、监控系统、附属设施等度汛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扎扎实实开展汛前检查工作,全面掌握工程运行状况,是科学制定维修养护计划的重要基础。”史益鲜介绍,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以“检查到位、不留盲点、不留隐患”为目标,强化汛前检查工作,全体职工及维修养护单位相关人员通过看、听、触、测等方式,仔细摸排工程隐患和问题,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制定维修养护计划,确保任务早明确、责任早落实。
作为太湖流域另一个重要排洪口门,太浦闸的汛前准备工作也毫不放松。按照《太浦闸技术管理实施细则》和《太湖局直管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质量标准》要求,太浦河枢纽管理所认真总结、提炼,借鉴2023年太浦闸防汛经验,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风险防控“六项机制”要求,在全面完成汛前检查的基础上,扎实细致开展水利工程汛前维修养护工作。
“4月底,苏州管理局对太浦闸、望亭水利枢纽等直管工程度汛准备情况进行了复查,根据汛前检查发现问题清单,我们将进一步落实汛前检查问题整改措施,确保汛前维修养护工作安全高效完成。”太浦河枢纽管理所副所长张石磊说。
5月15日,苏州管理局联合无锡市新吴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望亭水利枢纽为“主战场”,组织开展了望亭水利枢纽防汛抢险演练。在浓厚的实战氛围和客观的演练评估中,干部职工在工程突发状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协调抢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万全准备之“不变”应对洪涝灾害之“万变”,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太湖流域下大功夫做好“备”的文章,确保打赢防汛抗洪硬仗。
数字赋能
为防汛备汛载入“智慧大脑”
随着鼠标的点击,上下游水位、闸门状态、工程安全评价等信息一一呈现在数字大屏上。在太浦河枢纽管理所中控室内,值班人员坐在屏幕前就能实时掌握太浦闸调度运行情况以及主体工程和设备的安全状态。
太浦河工程是排泄太湖洪水、向下游地区供水的关键性工程,太浦闸是太湖流域重要的防洪与供水控制性骨干工程。苏州管理局立足工作特色和应用实际,以需求为牵引,在前期开展太浦闸智慧管控建设的基础上,搭建了数字孪生太浦闸,设置了“1+3+N”的总框架。
“‘1’是指一个孪生平台,‘3’是指调度运行、安全运行、工程标准化管理这3项业务应用,‘N’是指模块化链接太湖流域水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等应用场景。”据张石磊介绍,数字孪生太浦闸调度运行“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在助力流域“烟花”“灿都”“梅花”等台风防御工作中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工程装载“智慧大脑”,数字孪生太浦闸是太湖流域的一个重要缩影。据了解,2023年,太湖局依托太湖流域模型集群,实现每日自动滚动预报并在系统中展示太湖和区域主要河流代表站的水位预报结果,根据预报成果向有关地方发出通知、工作提示、预警提示等,为防御应对工作争取了主动。
“要充分运用数字孪生太湖建设成果,强化入梅、强降雨以及引江济太实施等关键节点的水位过程预演、风险预演,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近期要抓紧筹备太湖流域防洪调度演练,检验数字孪生建设成果和应对大洪水的实战能力。”在今年太湖局系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上,朱威对切实强化流域“四预”措施作出明确要求。
当前,太湖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流域各地有关部门正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抓细抓实各项防御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作者:安天杭 尤珍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