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水成金”的太湖实践
发表时间:2025-05-09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徐璐
累计建成734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22单,全国第一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第一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均落地太湖流域片……“十四五”以来,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联合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5省(直辖市),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显著成效。
太湖局通过构建“专班推进+制度保障+区域协同”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工作。成立工作专班,总结提炼形成“5+6”理论框架,即供给类生态产品交易、生态资源权属交易、生态产业化经营、绿色金融、生态补偿等五大转化路径,以及产品培育、载体谋划、价值核算、平台搭建、转化反哺、制度保障等六大保障条件;制订《全面推进太湖流域片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培育与价值实现的指导意见》,连续3年组织召开流域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会,建立跨区域经验交流平台,提前布局“十五五”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太湖流域片各省(直辖市)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浙江继安吉后,有序推进两批15个试点县建设工作,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案例和制度成果;上海探索具有国际大都市与平原区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实现水生态环境“高颜值”向经济发展“高价值”的转化;福建建立水土保持正向激励机制,将生态价值转换纳入评价因素,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奖励500万元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截至4月底,太湖流域片已完成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22单,价值转化达21亿元。
此外,太湖流域片各省(直辖市)还积极探索建立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江苏正组织编制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工作指南,拟通过财政以奖代补、政策倾斜扶持等方式,加大建设管护投入力度,同时探索生态资源资产开发与村集体、村民的利益关联机制,激发地方治理内生动力。安徽多部门拟联合出台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补充耕地实施意见,探索形成补充耕地收益循环机制。
“十五五”期间,太湖流域片全力构建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支撑体系,预计2027年流域片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超60个,2030年适宜区域生态清洁小流域覆盖率达50%以上。太湖局将持续与5省(直辖市)协同联动,形成更多各有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案例。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9日
作者:徐璐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