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审批具备新闻登载业务资质的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06022
  首页 -> 正文


好花花红 水惠惠水

2014-05-16

  □本报记者 胡争上

  “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在惠水,耳旁不时会回荡着歌曲《好花红》优美的旋律。这首著名的布依族民歌就诞生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上世纪50年代曾唱到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从此唱响大江南北。5月中旬,我们去惠水采访,还专程去了民歌故乡好花红镇。

  惠水因“美丽惠民之水”得名,现在不仅好花红,水也“红”了,今年“中国第二届水安全会议”就在初夏的惠水举行。

  惠水县位于苗岭山地南端,北连黔中高原,南接黔南峡谷,属喀斯特盆地地貌,涟江纵贯全境。县城距省会贵阳仅30公里,丰沛的水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良好的区位优势,并坐拥贵州高原第一大坝子——10万亩涟江大坝,惠水人实在是得天独厚。

  涟江冲积平原面积90平方公里,阡陌纵横,平畴绿野;涟江如平原大河穿城而流,汪洋蜿蜒,波光粼粼。涟江水利风景区总面积63平方公里,以涟江河为核心,水域面积9.8平方公里,沿岸一派田园风光,一路上有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山脚水边可见毛南族寨子,还分布有野梅岭、诸葛峡、波云湖、好花红镇等景区。

  好花花红,水惠惠水。惠水人通过对涟江县城段的治理,做活“水文章”,如今河水更加清澈,堤岸更加翠绿,加上两岸滨河景观的打造,开始构建起“山青、水碧、城荣、田绿”的生态环境。

  就是这个水字,让惠水的干部群众对水有了更多的感情,也多了一份思考。惠水水资源富集,同时水生态脆弱。作为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惠水人深感责任重大。如何让水成为发展的源泉、惠民的长流、永续的动力,是惠水县历届领导班子关心的重大课题。近年,惠水把确保水安全作为全县发展的一条红线,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投入3000多万元做好水规划,以创建水生态文明县、水生态文明城作为载体,努力管好水,用好水,兴好水,治好水,养好水,全社会形成了关心参与水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水是惠水最大的资源禀赋,用好水是惠水最现实的发展路径。县委书记万庆华介绍,惠水为此提出了“四个打造”:打造生态文明县城。把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利用、水资源节约、水生态治理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把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放在重要位置。推广中水回用,实行供水阶梯水价,禁止用自来水喷洒路面,抓好城市防洪治理等,逐步收到良好效果。打造山水田园城。用好“山水”和“田园”两大元素,努力建设都市田园,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打造水利示范县。加大投入和科技应用力度,近3年县财政共投入1.2亿元用于水利建设,整合农发、扶贫、水利、交通等资金,发展现代水利设施和节水灌溉农业。打造水利风景区。依托水资源,整合县内自然、文化、民族等旅游资源,2012年涟江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一年多来,继续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初步形成了十里涟江文化生态旅游区。

  水清了,城美了,楼高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小城变得更加繁华,充满活力,不仅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青山绿水间还掩映着两所高等院校。2013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2%,200多家企业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

  昔日,这块土地上的布依、苗、汉、毛南、壮、彝、水、回等各族人民,将惠水建设成了贵州著名的稻粟之地、橘果之乡;现在,全县上下又在争创贵州高原的水生态文明之城。

  初夏的涟江两岸,花红柳绿,游人成双成对,不少人在树下垂钓。滨水绿地全是公园广场,水榭、楼台、道路、店招多以“好花红”命名。游人边走边玩手机,在城里为儿女带孙辈的布依族老妈妈闲暇时聚在公园,坐在长椅上看时光流逝和时代变迁。广场上音乐阵阵,到处可见“六月六”赛歌节赛制安排。

  入夜,涟江大桥华灯璀璨,喷泉变化着造型。各大广场成了舞蹈的海洋,民族舞、健身舞、街舞,各领风骚,自得其乐,有的舞蹈长长的队列行进,非常壮观。而树下、长廊边则聚集着对歌的圈子,男女青年或坐或站,你唱我和。歌声悠扬婉转,但听上去都有《好花红》的音调旋律。他们歌唱花样年华,也歌唱火红生活。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4年5月16日

胡争上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新闻:





最新更新


 
图片报道

c12d8b9ae35ee4dcd1f220b1bf83e2b.jpg
65b70a7a9ed7900fac07d1adea5473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2095113.jpg
微信图片_20230305101604.jpg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

京ICP备11042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