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注重多渠道筹措资金 凿通水利投入“瓶颈”
本站1月17日讯 (记者 粤水婷)近年来,粤西高州市注重多渠道筹措资金凿通水利建设投入的“瓶颈”行之有效的经验受到省水利厅的充分肯定推广。
高州市多渠道筹措资金凿通水利建设投入的“瓶颈”的具体做法是,各级积极坚持争取上级补助一点、地方财政解决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三个一点”。市政府除了本级财政每年通过堤围防护费、河砂开采权出让费、农业水费、财政年度预算等途径,筹集水利建设及工程维修养护资金1400多万元外,同时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平台发动群众投资投劳和社会捐资每年折合人民币5000多万元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些水利资金的投入有效解决了全市水利建设 “囊中羞涩”的瓶颈问题。
投入“瓶颈”凿通后保障了水利建设资金的来源。该市平山镇在2009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中,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组织平台发动群众人均集资120元,全镇累计筹措资金370多万元,对其境内长达20多公里的渠道进行了高标准的维修与清淤,恢复了渠道正常供水。近4年来高州市采取“公办、民办一齐上”的措施,累计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3亿多元,先后维修加固水库、山塘650多宗,修建水轮泵和电灌站300多宗,修筑陂坝700多座,修建防渗渠280多公里,每年清淤渠道6700多公里,有效保证了全市农业生产用水。
来源:中国水利网2009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