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12月6日讯 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近日揭晓。南科院主持或参加完成的7项科技成果获奖,分别是“强涌潮河口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大禹水利科技奖特等奖,“曹妃甸滩涂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环境效应研究”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一等奖,“淮河水系生态用水调度研究”、“淮河洪水多元协同调控技术与实践”、“松辽流域河流湿地神态安全关键技术”、“箱式整装小水电站相关技术研究(农电所)”4项成果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二等奖,“恶劣自然条件下水文测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自动化所)”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三等奖。
由南科院作为主持单位之一完成的国家重大工程“强涌潮河口曹娥江大闸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获大禹水利科技奖特等奖,该项目针对强涌潮多泥沙河口、多元深厚软基的复杂问题,攻克了河口治导控制、建闸冲淤调控、大闸基础处理和工程抗涌潮作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枢纽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复杂的河口海洋环境,研发了大掺量磨细矿渣活化剂等核心技术,提出并实施了大掺量磨细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全过程温控防裂工程措施,有效地解决了沿海建闸混凝土耐久性和抗裂的技术难题等,开创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工程、环境、生态、景观、人文”五位一体的水利工程建设模式,构建了人水和谐的曹娥江大闸水生态与水文化体系,有效地传承了浙东水文化。本项目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河口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及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由南科院作为主持单位完成的“曹妃甸滩涂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环境效应研究”获大禹水利科技奖一等奖,该项目研究成果揭示了曹妃甸海区动力地貌体系的形成演变过程、沙岛成因和潮汐深槽动力形成机制;揭示了各类滩涂开发工程驱动下的动力地貌与环境效应;提出了可控制超长边界、模拟侧向水流的大型海岸工程物理模型模拟技术;发展了袋装砂筑堤的抗冰防冻施工技术,提出了大口径管道泥浆多级输送水力消耗模拟计算方法。目前本成果已应用于全国河口海岸滩涂开发治理规划和曹妃甸海区各类滩涂开发工程,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