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通讯员 邱云)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吉安市地下水位正逐年下降,地下水量呈明显减少趋势。日前吉安市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3年内关闭中心城区所有自备水源,加快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建设”。目前该市正通过打击擅自打井取水和建设节水型社会“两手抓”的手段,共同保护城市地下水源。
据了解,赣江由南向北纵穿吉安,入境水资源量30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1500立方米,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4倍;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随着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实施,以及人口的增加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区地下水源的总体水量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位于吉安师范附近的水井,水位在一年时间内就下降了好几米,原来能抽出水的井,个别甚至成了干井。
在城市用水面临都市化挑战越来越多的背景下,作为城市备用应急水源的地下水,在遭遇饮用水突发、偶发事件时,可供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地下水。但在过度开采和无序开发后,这种“救命水”面临着减少和被污染的危机。为有效保护城市地下水源,近年来,水利部门加强了对因历史原因形成的自备取水井的监管力度,近5年,在中心城区内未批准增加一口水井。未来3年,自备水源将全部关闭。吉安市水利局水政水资源科工作人员介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必须停止违法行为,逾期不拆除或者不封闭其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城市节水事关长远,在严峻的形势之下,走节水型路线成了吉安的必然选择。吉安市正以青原区建立节水型社会试点,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工作,同时通过提高自来水供水价格和水资源费价格,用价格杠杆来放缓缓了城市用水量的增长速度,建立了良性的运行机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