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完工的马高庄水库

水库临时浇灌的300亩枸杞生机盎然
□记者 孟砚岷
在宁夏同心县马高庄乡白阳洼村的西甜瓜地里,71岁的白学福蹲下身子,查看地膜上瓜苗的长势,这是他最牵肠挂肚的心事了。
白老汉是种瓜的老把式了,雨水好的时候,一年精心侍弄下来,一亩地能有800元的纯收入。靠了10来亩甜瓜和20来亩玉米,雨水好的时候,年底还能落下一万多元存款。有了这存款,家里花销和孩子上学就不心慌了。
可是,十年九旱,望天田根本养活不了全家人。村里的甜瓜远近有名,上市后能卖上好价钱。每年农历3月初,白老汉就从15里外的镇上拉回一桶水,再用勺子一颗一颗的给刚出芽的瓜苗补水。
一个1.7方的胶皮囊水,拉到自家田里,水费和运费一共70元。整个瓜苗补水期间,得拉20桶水,仅此一项就要支出1400元。西甜瓜基本的收入,支撑着他恓惶的家境。
“210天了,都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在自家撂荒地里,白老汉随手抓起一抓,簌簌干土纷纷掉落。50亩旱耕地,今年勉强种了15亩西甜瓜,7亩山芋。其他耕地不得不弃种。
靠天吃饭,年弱多病,孩子上学,让白老汉成为村里14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他的生活,成为宁夏扶贫攻坚“硬骨头”的缩影。
一切改变始于去年。利用沟道水作为水源的马高庄水库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各项建设任务接近尾声,总库容2388万立方米,将年供水57万立方米。
一场风沙后,300亩枸杞苗傲然挺立,有的鼓起了花苞。临时铺设的供水管道,滋润着这片旱塬的崭新希望。土地流转使昔日撂荒地身价倍增,每亩140元的流转费后,当地农民还能长期打工,户均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就盼着年底把土地流转了。”在枸杞园务工外,再加上养牛的收入,就能甩掉贫困帽子。脱贫致富的梦想,同样盛开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因水而贫、因水而困的16.13万乡亲心里。
2016年9月,宁夏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建设拉开帷幕。水利部门精心组织,节点控制,挂牌督办,严格管理,取得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成绩。
该项工程估算总投资13.65亿元,规划建设水库7座,其中泵站7座、水闸5座、铺设骨干管道139公里,累计总库容6千万立方米,年供水量4261万立方米。
这7座水库建成后,在不增加全区用水情况下,可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全部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6万亩,为宁夏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
利用水库作为调蓄水源的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年底将建起泵站、供水管道和田间滴灌设施,上万亩的枸杞高效节水种植示范园区逐渐从图纸变成现实。
“从今年起,脱贫有底了,劲头更足了。”展望起村里的前景,白阳洼村支书白昌德信心满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7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