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谈林明)青海省政府日前印发《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提出用15年左右时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维护以水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确保水源涵养能力稳固提升,河湖生态环境稳中向好,民族地区人水和谐共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据悉,《规划》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为指导,根据国家和青海省对中华水塔地区的战略定位制定目标,到2025年,中华水塔将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多年平均江河径流量基本保持稳定,江河水质保持优良,区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Ⅰ~Ⅱ类,水生态系统稳定向好;水资源节约保护成效明显;民生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到2035年,中华水塔坚实稳固,水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长江、黄河、澜沧江水源保持稳定纯净,河湖面积确保不因人为因素减少,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运行高效的水生态监管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源头活水清洁丰沛,人水相亲、和谐共生的水生态保护格局全面形成。
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王永祥介绍,在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方面,青海的河湖湿地、雪山冰川将得到有效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明显控制,林草植被覆盖率适地适度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水生态服务功能得到稳固提升。到2025年、2035年水土保持率分别提高到84.4%、85.1%。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全省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水平显著增强,河湖生态流量得到全面保障,河湖保护与修复理念与模式全面升级,河流岸线自然蜿蜒,水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到2035年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97.8%以上。水资源节约保护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序推进,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建立,河湖水环境质量稳定。到2025年、2035年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下降6%、10%,长江水质稳定在I~Ⅱ类,黄河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澜沧江水质稳定在I类。
此外《规划》还就绿色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生态监管能力建设方面提出目标,未来青海城乡供水将得到有效保障,防洪减灾能力得到增强。到2025年、2035年农牧区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75%以上、80%以上,城镇重点河段防洪达标率分别达到90%、98%以上。依法管水护水格局全面形成,江河源水文化彰显自信,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取得积极突破,水生态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到2035年重要河湖水域岸线得到全面监管。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1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