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通讯员 李金涛
五月的阳谷大地,一片美丽。田野里,风儿把麦田吹起层层麦浪,沉甸甸的麦穗儿晃来晃去,仿佛向人们展示着它饱满的颗粒。
“今年黄河水来得及时,再加上那几场及时雨,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5月20日,在地处阳谷灌区的石门宋村西田间,村民宋来鹏指着自家的几亩麦田高兴地说。
宋来鹏是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阳谷县石门宋西宋村的村民,30多岁的他现在一直在家做垫子生意,尽管每年的经济收入相当可观,但这几年他一直把自家的田种的不错。
而十年前,他和其他一些年轻人一样,曾经放弃了种田,把地给了邻居,去外地打工。
宋来鹏所在的石门宋村当时水利设施不完善,黄河水引不过来,当地农民只得靠抽机井里的苦咸水浇地,不仅费油,还容易造成土壤盐碱板结,导致小麦减产。年轻的宋来鹏选择放弃种地的传统,外出务工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那时浇个地真难啊!”说起过去,宋来鹏一肚子的感叹:“要是赶上旱天,要雨没雨,要水没水,农忙时,家家户户要等水、抢水和守水,每次灌溉要一两天、三四个人,费时不说还费油。” 他说,当初远走他乡去发展,就是因为在家看不到希望。
“现在好了,这些年,县里加强灌区配套设施建设,黄河水给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带来了明显的改变,一季都能用上几茬黄河水,节约了我们很多生产劳作时间,平时大家就到附近去打点零工,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近年来,为解决黄河引水盲区问题,阳谷县着力抓好灌区基础设施改善工作,投资对陶城铺灌区实施了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建设,并积极开展灌溉死角治理,基本解决了引黄灌区内部分高亢地区的村庄和地块用不上黄河水的问题,有效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宋来鹏说,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很多村民都把自家的地要了回来自己种。“以前一亩地的租金是300元一年,现在没有500元一年怕是租不到了。” 宋来鹏说,农田水利建设让引黄灌溉效率得到了提高,也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他还掰着指头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兑现,种几亩地,除掉成本赚个万儿八千不成问题。
“反正也不打算出门了,又有黄河水做保障,今年秋季我打算承包10多亩田种。”临别时,他底气十足的告诉笔者。
黄河水、丰收水!站在麦香四溢的田野上,笔者感受到希望、喜悦和幸福在风中慢慢绽放……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