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编号:10120170019
   
         
 
 
         
 
 
 
 
 
穿越千年的接力
——讲述黄河流域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故事
 
分享到:
2020-07-31

  □记者 刘艳芹

  泱泱华夏,欲治国者先治水。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一部知难而进的民族奋斗史。郑国渠、都江堰、大运河……每一座名垂青史的水利工程,无不折射着辉映寰宇、绵延万代的华夏精神之光。

  盛夏时节,来到位于陕西省秦东平原的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当一个个写满风雨沧桑、镌刻着时代印迹的水利工程映现在眼前,触摸到的不仅是一部跨越两千多年历史,兴废更替、薪火相传、战天斗地的壮丽史诗,感受到的更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是中华儿女治水兴水、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不变初心。

  传奇龙首创“千年奇柱”非凡智慧

  秦东平原渭洛河阶地,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千百年来,由于极度干旱,生活在这片旱塬上的百姓饱受旱魃肆虐之苦,乡村民间曾流传着“宁给一个馍,不给一口水”的民谣。

  黄河二级支流——洛河,流经这片塬区的白水、澄城、蒲城、大荔四县。河水日夜流淌不息,沿河百姓却无计可施,只能望水兴叹,眼巴巴看着它白白流走。

  靠天吃饭根本不行,兴修水利方为治国安民之本。

  公元前120年,临晋郡守庄熊罴向汉武帝刘彻建议,自洛河下游徴县(今澄城)老状跌瀑处开渠引水、灌田惠民。

  征发士卒万余人,规模宏伟、气势浩大的开渠自此开始。施工中意外挖出“龙骨”(恐龙化石),故名龙首渠。可上天赐予的尊贵龙骨并没有护佑工程顺利实施。

  在修筑穿越铁镰山三千五百米的引水渠时,崩塌沉陷问题层出不穷,工程受到极大阻碍,但人们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放弃,而是经过无数次探索研究,创造出神奇而充满智慧的“井渠法”。

  蒲城县永丰镇,一条清水流淌的水渠旁,看到了“井渠”遗址。一面约有十来米高的土崖壁上,两根嵌在崖壁里的直径一米多的圆形土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巍然矗立,让人惊叹又敬畏。

  这“千年奇柱”,擎起的不仅是水利人引以为傲的雄世资本,更是水利工程非凡智慧的万代留芳。

  施工中首创的“井渠法”,开创了我国第一条地下输水渠道。据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考察,这项技术沿丝绸之路先后传到新疆、中亚,发展为著名的“坎儿井”,在水利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贡献。

  历时十余载,排除千难万阻,龙首渠终于建成。可由于地质和战乱等原因,致使工程没有持久发挥效益。

  此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唐朝时期,以及元、明、清时期,均不同程度修建引洛灌溉工程,使辖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力持续增强,但开发规模、投资力度皆不及西汉时期。

  全民一心开“长虹带雨”逆天新局

  铁镰山下,大峪河上,一新一旧两架渡槽并行凌空,雄姿伟岸。和新渡槽粗壮敦实的圆柱形支承结构相比,旧渡槽的单拱排架支承俊秀轻盈,似乎显得单薄柔弱了些。

  洛惠渠管理中心副主任魏永强解释道:“曲里渡槽是我国第一个排架式钢筋混凝土渡槽。修建时国内还没有水泥,所用水泥都需要罐装进口。为节省开支,就采用这种排架设计。渡槽结构精巧,刚柔相济,不仅美观坚固,作为范例还入选大中专院校教科书。”

  站在渡槽边的高坡上,可以看见渡槽排架南面刻有近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撰文的巨幅楹联“大旱何须望云至,自有长虹带雨来”,诗意道出洛惠渠灌溉工程的重要作用。

  曲里渡槽,拉开新时代重修龙首渠的大幕。

  民国18年,陕西关中大旱,三年不雨,六料无收,饿殍遍野。

  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杨虎城将军体恤民愿,邀请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回陕,筹划水利建设。1933年,“关中八惠”之一的洛惠渠开始勘测设计,渠线布设和西汉龙首渠不谋而合。

  与西汉龙首渠洞线基本吻合的五号隧洞,建设之艰难更胜西汉。

  五号隧洞洞身横穿铁镰山,全长3467米,南北相向掘进。南段开挖之初,即遇水泉,进至22米后,水泉极旺,造成洞壳裂缝严重;北段进至183米处,遇沙层,至400米处,又遇潜泉。

  站在五号隧洞出水口的渠岸,抚今追昔难掩伤感,听过去施工的老人们说,洞内涌泉流泥,还有黄土塌落现象经常出现。有一次,一个工人跑得稍慢,下半身即被泥埋住,经紧急抢救才脱险。为修工程,老一辈建设者真是流血流汗舍生忘死啊!

  加上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晋南、洛阳沦陷,局势动荡、人心不安、工款不继、器材匮乏,工程几有半途而废之势。

  紧急关头,时任洛惠工程局局长陆士基和副总工程师李奎顺带领员工,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将指挥机关移驻施工现场,在深沟旷野与潜泉流沙搏斗,不计毁誉、契而不舍,五易施工方案,终以“工作井工作洞法”于1946年11月26日贯通全洞。

  其工弥艰,其心弥坚,一切不可能终将成为可能。

  历时十四年,工亡52人、耗资三百万银元建成的洛惠渠骨干工程——包括一坝(龙首坝)、二槽(夺村渡槽、曲里渡槽)、五洞(一号隧洞至五号隧洞)创造了神话般的传奇,冠绝一时、蜚声中外。国联水利专家沃摩度称五号隧洞“世界水利工程,隧洞之长以铁镰为第一” 。遗憾的是,因为多种原因,工程未能产生实际效益。

  初心使命怀书“永裕民生”巍然担当

  有一种精神,总是充满着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有一种使命,总是升腾着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斗志!

  商颜苍苍,洛水泱泱。回顾灌区发展的历史,魏永强颇多感慨:“我们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难免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我们坚信,有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好政策,只要兴水服务的初心不变,创新担当的勇气不丢,办法总比困难多。”

  1949年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洛惠渠迎来新生的曙光。11月,洛惠渠全面复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群情激昂,当地民工和外地灾民5000多人,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仅用150天就完成修复和配套任务。

  1950年5月22日正式开闸放水。面对盼了千年的这一刻,万民欢腾、喜极而泣!

  1953年、1958年、1963年……灌区相继进行较大扩建,至1980年灌溉面积达到77.69万亩。

  近年,灌区投资4亿多元,实施工程更新与节水改造,灌区粮棉连年丰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粮棉和设施农业基地,西瓜、酥梨、花生、冬枣等经济作物普惠增长,人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雨后初晴的夏日,走在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画卷已然绘就。

  在田地里忙着浇灌果树的大荔县许庄镇义井村村民徐建国高兴地说:“有水后,粮食亩产连年提高,从不到二百公斤,到四百来公斤,后来一亩地能收七八百公斤。现在种果树,收入更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如今,龙首渠引洛古灌区已发展成为灌排体系完整的大型灌区,灌溉陕西渭南市澄城、蒲城、大荔三县74.3万亩农田,惠及人口69万。多年来累计引洪淤灌、改良盐碱地23万亩,引水114亿立方米,消纳入黄泥沙2亿吨,灌溉面积上亿亩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先进灌区等殊荣。2020年,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正式申报世界灌溉遗产工程。

  民生期许殷殷,治水未有穷期。走进新时代,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正向着惠及农业、工业、生态多维的现代化灌区迈进,在延续黄河历史文脉的同时,一代代永续传承接力、锲而不舍地滋养灌区、造福灌区,带给这片黄土地上淳朴善良的人们丰衣足食、幸福安乐的美好生活。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0年7月31日

刘艳芹
责任编辑:李旸
相关新闻
 
陕西省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院士论坛
陕西城固县水利局用活“三项机制”助推水利事业提质增效
屋顶菜园识节水——陕西略阳县创新节水教育基地建设侧记
陕西省渭南市东雷抽黄灌区超额完成全年灌溉任务助推“六保”工作
陕西汉阴县“六个一律”全力迎战“七下八上”关键期
欢迎访问“中国水利”网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18511059159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