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16日讯(记者 王磊)浙江6月3日以来的强降雨为近十年来梅汛期最强降水,已导致钱塘江流域发生20年来最大洪水,其中钱塘江兰溪水文站水位达1955年来最高。16日深夜,国家防总工作组赶赴浙江受灾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工作。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于16日上午启动该省梅汛期首个防汛I级响应。
据浙江省防指统计,从6月3日至16日19时的降雨,已使全省面雨量266毫米,钱塘江流域362毫米,其中上游444毫米,单站最大雨量甚至达622毫米(淳安县叶家源站),钱塘江干流及支流浦阳江发生全面超保证水位的流域性大洪水,东苕溪和钱塘江支流分水江等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
钱塘江上游衢州站16日早上8时出现洪峰,水位超保证水位0.42米,洪峰流量达6100立方米/秒,下午19时洪峰到达兰溪站时,流量达12000立方米/秒,水位超保证水位2.42米;下游之江站实测最大流量17700立方米/秒,为1999年以来最大流量。兰溪、龙游等钱塘江中上游沿江两岸面临巨大的防洪压力,兰溪市有5个小片低标准农防进水受淹,涉及12300余人已转移,受淹农田12400亩。为削峰错峰,缓解兰溪干流的防洪压力,新安江、湖南镇、分水江等大型水库关闸拦洪并停止发电;富春江水库最大下泄流量达14000立方米/秒。
浦阳江流域诸暨站16日9时曾出现水位超保证水位0.34米,不过至19时已回落至保证水位以下0.28米,为减轻上游浦江县白马镇防洪压力,安华水库于16日14时将下泄流量加大至500立方米/秒,陈蔡、石壁两水库下泄总流量控制在200立方米/秒。有4个低标准湖畈溃决,涉及22个村18000余人已全部安全转移,8583亩农田受淹。
钱塘江流域的大洪水受到国家防总的高度关注。16日深夜,国家防总工作组赶赴浙江受灾第一线指导抗洪抢险工作。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降雨防御工作,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夏宝龙副书记和葛慧君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指示,并分别亲临省防指,听取防汛形势分析及防御工作情况汇报,连线重点市和县(市、区),了解汛情和灾情,要求全力做好梅雨洪水防御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省防指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后,省水利厅派出4个工作组赴钱塘江、浦阳江、东苕溪流域防洪重点地段,指导防汛工作;省气象局、省水文局继续加强天气预测,加密天气测报,及时提供降雨预报和水雨情、洪水预报成果;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加强应急值守,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受灾一线,协助指导抗洪救灾。险情出现后,驻浙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反应,兰溪有600多名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诸暨有170多名武警战士在抢险现场,武警总队现有2500多名战士待命,随时准备投入抗洪抢险;其他有关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工作。
各地党委、政府及防指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应对。根据当地汛情,杭州市启动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绍兴市启动了防汛Ⅱ级应急响应,衢州、金华、湖州等市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嘉兴、宁波等市启动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诸暨、兰溪等县市启动了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杭州、绍兴市加强流域洪水联合调度,衢州市加强中小流域堤防、小水库、小山塘巡查,湖州、嘉兴市全力做好排涝工作,其他有关市加强值班,按照预案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据初步统计,全省投入抢险15.2万人次,机械4495台套、编织袋26.8万条以及一批沙石料、木材、钢材等抢险物资。同时,安全转移群众12.18万人,解救受困群众1900余人。
受强降雨影响,淳安、开化、嵊州等地局部出现山洪与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但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东苕溪、太湖及杭嘉湖东部平原汛情总体平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1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