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高效 迎战“双台”
——“纳沙”“海棠”双台风登陆地福清市防台风走笔
7月31日上午,第10号台风“海棠”登陆后的福清城区 记者 王华/摄

福清市江镜镇北垞码头固定的渔船 记者 王华/摄
□记者 王华 张智杰
同一条路线、同一个地点。一天之内,今年的第9号台风“纳沙”和第10号台风“海棠”接连登陆福建省福清市,让当地两次成为焦点。两场台风带来的风雨,也让福清市已经出现的中度旱情得到了暂时缓解。
7月31日一大早,福清市清昌大道,城区上空被大片的乌云笼罩着,降雨均匀且强度不大,行人撑伞迎风可正常行走,路面并未出现明显积水,城区群众生活井然有序。跟前一天“纳沙”登陆时的直观感受差不多,“海棠”也并未给登陆地带来狂风暴雨。
“这真是两个‘友善’的台风。”在福清市防指,多位工作人员都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双台风登陆并未给全市造成较大灾情。虽然他们已经连续四天不间断值班了,但响应不解除,大家还是难以得到片刻放松。
枕山面海的福清市,地处福州市南翼,平均每年要受到1~3个台风影响。而且,由于围垦工作开展,福清的海堤长度达150多公里,海堤加固和养护任务繁重,加之西北地区多山,福清市防汛防台风压力历来较大。
北垞村,福清市高山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也是两次台风接连登陆后的正面袭击地之一。与北垞村仅一条路之隔,就是北垞码头,为防止渔船在海里互相碰撞导致损坏,回港避风的渔船都被整齐固定在码头岸边。由于是天文小潮影响期,守护着码头和村落安全的北垞海堤并未出现损毁情况。
正在带人巡查堤防的高山镇镇长谢在秀介绍,此次双台风来临前,他们对海堤、水库、山塘、地质灾害点等全部进行了拉网式大排查,并重新梳理各村防汛预案,保证每个环节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将船上和地质灾害点的群众转移到了安置点内。
完善的省、市、县、镇防汛双向连通机制,让福清市防台风工作专业且高效。7月28日,在国家、省、市三级部署完防御工作后,福清市委书记王进足、市长张帆便同时坐镇市防指,落实对应措施。同时,下派6个市领导工作组,到一线进行督导。
福清市防指启动联合应急机制,水利、气象、国土等所有成员单位到防指值守,各乡镇按照属地负责原则完成“规定动作”。今年上半年,福清市共开展了三轮防汛督查,与往年不同的是,市纪委也全程参与其中,重点关注责任落实情况,并适时启动追责机制。
按照“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应急机制要求,福清市落实“防汛作战指挥图”,注重实战演练,提前安排好驻村蹲点干部、锣长等责任人,制定好转移路线,做到“不漏一人、应转尽转”。截至29日17时,全市共有8299人被转移上岸或转移出危险区域,全市94座小(2)型以上水库和海堤、山塘、城市低洼地带都有专人监控值守。
地处龙江中游、石竹山下的东张水库,是福清市境内唯一一座大型水库,库容2.03亿立方米,它的调度运用事关福厦铁路、沈海高速等重点区域安全和发电、防涝、供水等重点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
“水资源对于福清来说十分宝贵,必须科学调度,保证其充分发挥多重效益。”东张水库管理局副局长陈乃惠说,他们通过发电、供水等多种方式对水库进行了预泄,预腾库容0.6亿立方米左右,即使双台风带来500毫米左右的降雨量,水库也不会超过汛限水位。
历史上,福清市一直有“地瓜县”之称,这也是当地“十年九旱”的真实写照,东张水库为福清正了名,促进了这个著名侨乡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经历过两次除险加固后,东张水库的安全护航作用更是明显增强。
“台风已经登陆,后续大风降雨还将持续,各部门切勿掉以轻心,请加强巡逻,保证群众人身安全万无一失!”又一条指令从福清市防指迅速传达给每个基层负责人。对于“纳沙”和“海棠”双台风的防御工作,整个福清市还在行动着……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17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