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通讯员孙冬敏 单军2月8日报道 2010年底,作为济南市北跨发展重要项目的建邦黄河公路大桥正式托管给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有限公司,首开黄河职工管理外部企业的先河,在黄河跨河交通管理史上写下了鲜亮的一笔。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公司经营现状如何?近日,笔者到西外环浮桥公司进行了采访。
走进公司整洁干净的办公楼,扑面而来是浓厚的文化气息,楼道墙面上张贴的“追风逐月、跨越发展”等经营理念极为醒目,让人强烈感受到公司发展的壮志豪情。在二楼会议室,墙上挂着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水利企业”、“省级文明单位”等一块块牌匾,印证着公司曾经的辉煌和近两年来的发展轨迹。
“托管经营模式在全河来说是首创,从浮桥管理到公路大桥的托管,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服务对象和管理要求,都会有些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公司做了多方面努力,不管是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还是经营项目的拓展上,这两年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公司办公室张荣田主任介绍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于多年的浮桥管理经验,托管建邦公路大桥后,公司领导班子首先把突破口放在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修订完善上,并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宽不断地补充完善。在办公室,笔者看到一本装订成册的《浮桥建设与管理制度汇编》,从行政管理、人力管理、财务管理,到安全管理、内外业管理等,多达48项,内容涵盖浮桥、大桥、广告等领域。这些曾作为样本在全省同行业进行推广的管理制度,为公司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石。
2010年8月,公司根据大桥托管业务需要,首次面向社会招考了60余名年轻员工,后来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又先后新招员工20余人,目前在职职工队伍已由公司原来的74人发展壮大到150人。为确保员工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公司强化了职工培训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和技能竞赛活动。那么,这些年轻员工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到底怎样呢?
笔者走上桥面进行暗察。在同时开放的10条通道的售票亭中,选中了一名面目清秀的年轻女孩——从收费、找零到车辆放行,大约只用了八九秒种。整个服务过程中,女孩脸上始终漾着淡淡的笑容,一举一动都展示着良好的职业素养,“您好”、“祝您一路平安”……亲切悦耳的服务用语透着暖暖的温情。
这名女孩名叫陈杨,是2010年第一批从社会上招考进来的员工。据了解,建邦大桥的车流量非常大,旺季时一天的流量达到1.2万车次,一个白班一人最多时7小时就要销售一千余张票,且不能出任何差错,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快速判断车型,熟记收费标准,熟练地收钱找钱。如果没有娴熟的业务技能,是绝对办不到的。
在宽敞明亮的监控室,笔者看到沿墙整齐排列的监控屏,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正在专心致志地查看桥面上的车流情况。监控室共有监控屏28台,摄像头55个,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到桥面情况,遇到车辆拥堵或发生事故时,可随时与交警取得联系,及时处理,确保道路畅通。现代化管理手段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明显改善了职工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作强度。
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丰厚的效益。自托管建邦大桥以来,经营收入逐渐攀升,2012年,取得了年收费5000多万的经营业绩,赢得了业主——山东建邦集团的高度赞誉,公司的托管效益和社会信誉日渐提高。
虽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但这家拥有多顶桂冠的黄河金牌企业抢抓发展先机的意识并没有削弱,依然以敏锐的嗅觉捕捉着市场商机。2011年,西外环浮桥公司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优先取得大桥两侧立柱广告审批权,以招商投资建设、经营利益分成的模式对建邦大桥进行立柱式广告业务开发,年广告净收入达50万元,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原浮桥迁址后的济北浮桥建设项目已获审批,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
十年桑梓谋发展,激情跨越天地宽。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西外环浮桥公司已成功实现了两大跨越:从浮桥经营到公路大桥托管经营的转型,从单一的路桥管理企业到涉及广告业务等经营领域的综合性企业的变身。
相关链接: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原来主要经营管理2001年6月建成通车的黄河西外环浮桥。2006年10月,为适应新的城市规划布局要求,加快济南城区北跨发展步伐,济南市政府决定采取BOT方式在西外环浮桥桥址处建设济南建邦黄河公路大桥;2007年3月,经多轮谈判,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公司与济南建邦黄河公路大桥有限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合同,委托管理期限为自大桥开始试运营收费之日起共25年;2010年12月,济南黄河西外环浮桥公司正式接管建邦大桥。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