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政府监督 落实水污染防治
实习记者 吴迪

新闻发布会现场
8月26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常委会环资委主任委员毛如柏、副主任委员钱易、委员陈宜瑜出席会议,并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在当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相关内容,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家对治理水污染下了很大决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及其上游、松花江等列为污染治理重点流域,但是我国的水环境形势仍然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尚未实现有效控制。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倒排废水、污水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等因素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排污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加强政府管理,落实科学发展观
针对河湖的水污染问题,陈宜瑜认为工作重点主要在各级政府的管理上,政府必须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管理,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企业的行为。另外,对于在治污过程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与环境,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毛如柏指出各级政府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改善宏观调控,采取实际措施,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在环保工作中“新账不能欠,旧账抓紧还”,在发展经济时坚持提高质量和效益,减少消耗和污染。同时要综合考评干部的工作成绩,不能单以经济定政绩,只有这样,才能将政府职能切实发挥出来。此外,还要充分重视人大、群众及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多种渠道保证治污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治污补偿机制
如何解决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的因经济差异而造成的治污补偿不平衡问题,是一个既现实又长远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污工作能否切实开展。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提出不同的治污目标、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目前被认为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毛如柏谈到:“对经济发达地区减排要求会很高,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侧重统筹发展。”
在谈到如何建立补偿机制时,他以某流域上下游的两省为例,指出其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治污过程中,如何调动上游的积极性,保证治污工作做到实处,以达到不影响下游经济的发展,这成为需要研究政府进行合理补偿的问题。对于如何进行补偿应进一步探讨,有关部门应进行实地考察、专项研究,同时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以期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尽快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加大投资力度,为2008年奥运会作好准备
毛如柏在回答《华尔街日报》记者提出的“北京的环境质量能否满足2008年奥运会需要”这个问题时,说到:北京在环境治理方面已加大了投资力度,投资金额由100亿人民币上升为179亿人民币,占GDP的3%,同时,下大力气改变能源结构,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对于会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搬迁或要求其停产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北京的空气质量、水环境形势都有了明显改善。
北京目前的环境状况与申奥报告中的承诺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在未来两年里通过各级政府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2008年的北京正在向“碧水蓝天”的目标行进。
来源:中国水利网 2006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