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英科技合作项目“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研究”终期报告研讨会会场

中英科技合作项目英方专家组组长 Edward Evans 发言

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水科院程晓陶教授介绍项目概况

喻朝庆博士介绍项目主要成果

英国环境署洪水与海岸风险管理部门主任 Robert Runcie发言
中国水利网站讯(记者 李平 刘艳飞)未来50年中太湖流域的洪水风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了应付未来的挑战,什么是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最好的抉择?这是中英科技合作项目“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研究”致力探讨的课题。11月25日,该项目终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国内首次借鉴洪水预见理念开展的研究项目,历时3年,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和英国的相关专家对“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研究”项目的概况、主要成果等进行了介绍,并就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据该项目中方负责人之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博士介绍,技术预见(technology foresight)是20世纪90年以来国际上形成的新潮流。技术预见并不局限于“推测”未来,而是比技术预测更积极,它着眼于探索未来5-30年间的社会、经济、环境、科技等的变化趋势,通过系统地识别、整合各种不确定性来研究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景,把潜在的社会经济需求转化成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驱动力。2001年,英国科学家率先将技术预见的理念引入到未来洪水风险预见的研究领域,并利用情景分析方法研究了英国未来百年洪水风险的量变问题,为英国政府治水方略的调整与企业做出最佳对策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成果,也为我国开展未来洪水风险预见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思路和方法。本项目学习、引进、吸收了英国未来洪水预见研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改造与再创新,对影响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变化的动因响应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中外结合、跨学科联合攻关的方式,在国内首次构建了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与快速城市化、持续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等因素对流域内洪水水文-水力学特性以及水灾损失特性影响的模型系统,形成了基于GIS的长时段大尺度的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体系,为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中英科技合作项目英方专家组组长 Edward Evans 对该项目的完成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誉,认为该项目完成得非常出色,不愧为中英科技合作框架中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旗舰项目”。
2005年作为中英科技年的活动之一,经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介绍,英国未来洪水预见项目的部分核心专家组团访华,通过与水利部及相关院校专家的交流以及对太湖流域的实地考察,中英双方达成了合作的意向——选择太湖流域作为试点,借鉴英国未来洪水预见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技术,通过对太湖流域防洪减灾现状以及未来洪水风险的动因响应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未来洪水情景分析理论与方法,为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并为调整现行治水方略与对策提出政策建议,形成有利于推广的样板与模式。同时,项目的研究成果也将有助于在太湖流域中推行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促进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结合,减少盲目的开发行为以避免人为加重洪水风险,建立先进的洪水风险评估方法并应用到流域防洪决策支持系统之中,增强流域洪水风险管理与应急响应的能力建设,对于支撑与保障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研究”于2006年年底通过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立项。项目研究任务书于2006年12月正式下达,项目为期三年,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个阶段以中方向英方学习为主,通过培训与交流,引进英方未来洪水预见研究中采用的情景分析技术,针对我国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对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形成有实用价值的情景分析模型,设立气候与社会经济的未来情景,同时定性地建立起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变化的动因响应关系。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完善未来洪水风险的情景分析技术,并利用该模型对太湖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变化的动因响应关系进行量化的分析,并根据量化结果更新动因响应的定性分析。第三个阶段是在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治水方略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项目立项后,中英双方对此合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2006年4月中英科技联合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上,项目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旗舰项目”被纳入中英科技合作框架。
经过了中英双方共同的努力,在项目实施的三年中克服了许多预料之中或始料未及的困难,成功引进了英国未来洪水预见研究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与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流域洪水风险评价与情境分析的技术体系,为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家防办、水规总院、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国内相关专家以及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纽卡斯尔泰恩大学、纽卡斯尔泰恩大学、牛津大学水研究中心、英国环境署洪水和沿海风险管理部门、Wallingford公司洪水管理部、Halcrow公司、英国驻华大使馆、英国国际发展部驻华代表处等机构的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