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在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控制中心采访

记者在洪湖监利长江干堤监利段采访
中国水利网站记者胡争上报道:汽车在湖北潜江服务区加油,夜晚里,空中仍被一股股热浪包围。大家回到车内,有同行打开电脑宣布:长江4号洪峰已经以入库洪峰流量71200立方米每秒安然通过三峡大坝。此时是7月24日晚8点。
7月以来,长江4次洪峰接踵而至,预计三峡水库24日晚入库流量将接近20年一遇,达到建库以来最大流量70000~72000立方米每秒。
7月23日下午接到采访通知,我第一时间即联系长江委新闻中心,并订机票。当天去武汉和三峡的机票已告售磬,去武汉的动车更紧张,只得第二天起程。24日中午,在首都机场碰到水利部新闻中心组织的其他中央媒体的记者,于是一行10多人一同前往。
飞机正点降落武汉天河机场,大家乘上长江委等候在此的专车直奔长江委办公大楼。下午3点半,长江委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的汛情通报会准时召开,参加通报会的还有中央媒体驻武汉分社或站、台的记者以及当地同行。
长江委副主任、长江防总秘书长魏山忠介绍,7月上、中旬期间,长江1、2号洪峰先后在长江上游形成;19日,3号洪峰在长江中游形成;受20-22日强降雨影响,4号洪峰在长江上游形成,预计三峡水库24日晚8点入库洪峰流量70000-72000立方米每秒。
下午4点半,我们在长江委防办水情室看到,工作人员全神贯注,在电脑前密切关注降水预报和水文预报。在水情会商室,水文气象预报处副处长杨文发操作电脑给我们看24日下午4点半前每两小时预报的洪峰流量。长江委防办主任吴道喜告诉大家,目前长江流域仍是区域性洪水。魏山忠说,截至7月24日,长江防总办共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下发13次调令,长江流域洪峰形势是可控的,人民生产、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下午5点半,媒体一行人晚餐后急忙往三峡大坝赶,因为洪峰通过大坝的预报时间在不断修正,大家都期望会推迟两个小时,能够见证三峡大坝驯服洪水的过程。司机加足马力,全速前进。月光下,四野有种深邃的静谧。过了宜昌,前方有警车驶来,中央领导视察三峡的车队驶过。我们确信,4号洪峰已经安然通过三峡大坝。
穿过几个隧道,汽车沿长江行进,转过几道弯,可以看到三峡大坝了,霓虹灯将大坝拉成一条长长的直线。晚10点多,汽车直接来到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控制中心。楼上,水调、电调、水情观察人员正在交接班。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洪管理处处长王海为我们点开墙上屏幕实时监控的洪峰流量:18点,71000立方米每秒;20点,71200立方米每秒;22点,70800立方米每秒。
此时,我们发现还有先期到达的中央电视台另一路记者守候在这里。大家都要求上大坝,即使洪峰过去也要感受一下现场。长江委、三峡公司、武警,三家职责分明,尤其是武警,受北京方面指挥。媒体人发挥软磨硬泡的劲,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同志不断电话疏通,总算协调到一个车号,答应只让电视记者上去拍几个画面。我极力申明这次采访目标就一个:报道4号洪峰通过。最后终于获得机会,与两组电视记者连夜登上大坝。
坝区里一片宁靜,现在是晚上11点多,长江两岸灯光闪烁。我们登上大坝,没有风,但凉爽很多,能微微听到泄洪孔的轰鸣。三峡水利枢纽管理局的同志介绍,开启的是8个深孔,正以43000立方米每秒泄洪。夜幕中没法拍照,奔腾的浪花也看不清,只见土黄中略带一点紫光。上游感觉波平浪静,来到下游厂房边,会有惊涛拍岸的感觉。南方的城乡,此时仍灯火辉煌,许多人进入梦乡,不少人尚在逛夜市。有了三峡大坝调控,对于坝区居民和游人来讲,一般洪峰轻轻地走了,正如轻轻地来,不会扰民。长江委防办的同志说,三峡大坝按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最高设计水位175米,目前还不到160米,不会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影响。
第二天一早,媒体同行上坝采访、拍照。我在楼上观景,山势巍峨,长江滚滚,有游轮停靠。大厅里有许多游人,还有外国游客,不少人讲,此行专程来参观大坝泄洪。
各路记者汇集,下午出发去荆州。我按时赶到大厅,发现被落下,忙与领队联系。这地方多为团队车辆,交通不是很方便,后来长江委同志联系到一家正在对岸黄陵庙拍摄外景的媒体,一直等到下午4点半挤上他们的工程车,赶到荆州城已是晚上7点钟。
据同行讲,他们下午去了公安县和沙市观音矶,沿岸民众生产、生活有序,观音矶段是公园,有些人还在江水里游泳。
26日一早出发去监利,南方的平原,村舍星罗棋布,这个季节满眼尽绿。汽车驶上长江干堤,水泥路宽阔整洁,坡面草地上,不时会看到有马儿在吃草。堤垸里,种着杨树和庄稼,农用车在道上跑,农人在田地里弯腰忙活。
我们来到何王庙闸,这里江水逼近堤岸,树木浸在水中。监利县长江防汛指挥部工程科科长陈建新介绍,涵闸建于1973年,保证4个乡镇44万亩粮田灌溉。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别大鹏讲,洪湖监利长江干堤监利段长230公里,上接荆江大堤,下接武汉堤。1998年洪水34个溃口,这一段占了一半,是著名的分蓄洪区。1998年大水后,投资34亿元按国家标准建设,堤顶宽8-10米,比原堤高2米,坡面全是混凝土,过去防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现在加上三峡大坝调控,达到100年一遇。
堤上红旗飘飘,堤下有哨所工棚。这里属汴河镇匡弯村,胡文是镇上的驻堤干部。他说,汴河镇有5个哨所,监控7公里。我们看到每个哨所,人员名单、哨员守则、哨所规定、防汛知识一目了然。胡文说,这里7月21日开始超警戒水位,尽管百姓心中有底,但防汛意识一刻也没有放松,所有哨所都有哨员24小值守。
我们原本还要去洪湖,现在看要赶下午3点飞北京的航班时间很紧张,汽车便径直往武汉天河机场奔驰。3点正的飞机晚点到3点40分,后来又一再推迟,直到5点40分起飞。飞行不到1个小时,广播又通知,因北京的天气原因,飞机须马上返航。大家开玩笑,看来要转战北方报道汛情了。直到晚9点半,才等到重新登机的消息。我们到达北京已经是第二日凌晨,回到家接近午夜两点了。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2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