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赣鄱安澜
——记江西峡江水文水资源监测大队丁吉昆
丁吉昆进行外业操作训练 朱雨歆 摄
□本报通讯员 王正成
扎根水文基层,以党员初心磨砺业务匠心,从一名水文门外汉成长为行业技术能手,从一名基层普通职工成长为江西省能工巧匠,十余年的奋进之路,赣江中游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峡江水文水资源监测大队大队长丁吉昆,始终以坚守与奉献践行着水文人的担当与使命。2024年11月,丁吉昆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苦练“内功”,磨砺匠心
“业务扎实,技术精湛”,是丁吉昆的标签。
从小生活在赣江边,每逢汛期,家乡道路被淹、庄稼受损让丁吉昆记忆深刻。从入职的第一天起,非水文专业出身的他,就立志成为“行家里手”。水文对于他来说,不单单是一项职业,更是一项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全力以赴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各种“加油充电”的学习机会,丁吉昆总是倍加珍惜。他深知没有扎实的业务技能,难以当好防汛抗旱的“耳目”“尖兵”。白天认真工作、晚上学习到深夜,是他的常态。在外业操作训练中,他总是起得最早的那一个,也是晒得最黑的那一个。
凭借这股子拼劲和韧劲,丁吉昆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和精湛的业务本领。2019—2021年连续3年参加全省水文勘测技能大赛,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被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23年荣获第七届江西省“能工巧匠”称号;2023年11月,获得第十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一等奖……从中心选拔到全省比武,再到全国大赛,都记录着他的成长蜕变。
担当作为,“把脉”江河
“作风优良,执行力强”,这是同事们对丁吉昆的一致评价。
多年来,丁吉昆一直深耕基层,记录着江河的“喜怒哀乐”。看水位、测流量、报汛、巡测……这些看似简单枯燥的工作,他却烂熟于心。他走遍了监测大队所辖范围内的每条河流,对流域特征、河流特性、站点布设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2022年防汛关键期,永新大队所辖流域发生洪水,丁吉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日夜坚守一线,时刻关注雨水情变化。秉持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为民初心,他带队到所辖中小河流水文站开展巡测,与时竞速、追风逐雨,以坚守和付出,换来百姓安心与舒心。同时,他扎实做好县域水文服务,深入茅洲村、洋湖村等易受淹地进行实地查勘,听取民意,结合地方防汛工作需求,现场拟定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水文服务精准度。
在一次次狂风暴雨的考验中,在一个个灯火通明的黑夜里,丁吉昆逆流而上,冲锋在前,用一个个水文数据为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筑起坚固防线。
示范引领,传道授业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丁吉昆不仅爱钻研水文业务技能,更注重“传帮带”。
工作闲暇时,丁吉昆经常与同事讨论业务知识;在技能比赛训练期间,他总是积极和其他学员相互交流;在大队工作中,也常常能看到他指导职工开展水文测报的身影。担任赣江中游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青工培训教练以来,丁吉昆组织编写了多期培训方案,开展师徒“结对子”辅导,将自身工作经验、水文测报技能倾囊相授,定期开展岗位练兵、理论学习,为青年职工树立成长目标,带动大家积极学习。
在组织需要时,丁吉昆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援疆工作。到对口援助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文局信息中心后,他第一时间深入基层测站勘察,开展调研,为推动新仪器设备和在线整编平台使用提供解决方案;积极参与新疆水文跨界河流站网规划编制、洪水特性分析审查等工作;向应急监测队员讲解仪器设备使用原理,传授水文测验设备在应急监测中的使用方法和经验,带动新疆本土水文技术人才成长。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民族情怀,他全身心投入援疆工作中,助力新疆水文发展。
在狂风暴雨中逆行而上,是水文人不变的信念,跨越山海执着奉献,是援疆水利人赤诚为民的本色。丁吉昆将继续在赣鄱大地这片红土上赓续初心,奋楫笃行勇担当,以行动诠释水文人治水兴水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王正成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