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践行初心使命
——记2024年中原大工匠培育对象郭超
□通讯员 王婷 任明杰 李兴
近日,河南省总工会和省人社厅联合公布2024年中原大工匠培育对象,河南武陟第二黄河河务局高级技师郭超入选其中。
郭超,自参加治黄工作以来,始终坚守一线,致力于防汛抢险、工程施工及堤防维修养护等工作,以吃苦耐劳的精神、务实有效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黄委技术能手”“河南河务局一线技术带头人”“首批河南黄河工匠”“焦作市应急管理专家”等荣誉称号。
左一为郭超
立足防汛本职
受父辈影响,郭超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治黄人,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脚步加入治黄队伍。“母亲河”练就了他过硬的技术本领,也见证了他挥洒付出的汗水。白天,他在沿堤巡查中丈量大堤;夜晚,他在静谧灯光下学习业务知识。日复一日的坚持,磨练了郭超专业的本领,对防汛抢险、水利工程施工等技能熟记于心。
“防汛抢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确研判险情,稍有误差,就会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遇损失。”郭超说。在一次次急难险重抢险任务面前,他充分发挥自己技术专长,将险情化险为夷。2019年汛期,驾部黄河控导工程发生管涌群险情,作为单位的防汛抢险技术专家,郭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带领抢险队员进行抢护,并提出利用特殊地势“临河围堤,背河引水平压”的创新型抢护方案。由于抢护及时、方案合理,出险工程转危为安,也为单位节省了大量财力物力。
2021年,黄河流域出现历史罕见伏秋大汛。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郭超整个汛期都坚守在抗洪一线,日夜往返奔波于辖区内49公里堤防,有序指导群防队伍开展巡堤查险,及时抢护险情60余次,加固险工30余次,有效保障了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勇做技术先锋
工作中,郭超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从事治黄工作期间,他作为部门技术骨干,分管的工程堤段安全完整,并先后参与了驾部黄河控导41~45坝续建、沁河下游防洪工程治理等多项施工任务。此外,他还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在积累中不断进步,先后在2011年、2014年河南省河道修防工竞赛荣获第三名,在2016年黄委河道修防工竞赛中荣获第二名,在2017年全国河道修防工竞赛中荣获第二名。年轻的他就像一棵树苗,不断扎根泥土汲取养分,积攒丰富的技能经验。
“我经常到河堤上转转,到一线看看,看看我们的职工干什么活儿最费劲、最吃力。”在郭超看来,技能的提升,带动的是技术革新,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有效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帮助一线职工省事省力。工作中,郭超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创新活动,先后主持研制的3个科技项目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成果荣获黄委“三新”认定,6项成果荣获省级创新成果奖,10项成果获得省级火花奖。
培养治黄人才
治黄人才的薪火相传是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根基,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也造就了个人的成长。
2020年6月,郭超“首席技师工作室”在武陟第二河务局解封班组挂牌成立。自担任工作室领衔人以来,郭超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师带徒”活动,努力做好防汛抢险技术的传帮带,组织实施培训授课200余期,培训人员1万余人次,为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养发挥了突出贡献。
此外,郭超还与业务骨干签订师徒协议,带徒30余人,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将宝贵的实践经验传承下去。徒弟武世玉、谢思杰和董现辉在第九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河道修防工技能竞赛中包揽前三名,孟永新和王俊伟在河南省职业技能竞赛(闸门运行工)中获得冠亚军,孟敏和申磊在河南省职业技能竞赛(河道修防工)中取得冠亚军,还培育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全国技术能手3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河南省技术能手6人、黄委技术能手3人、河南河务局首席技师2人。因表现突出,郭超也多次被评为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辅导教师,其带领的工作室于2023年被河南黄河工会命名为首批“河南河务局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24年被焦作河务局授予“科技创新先进团队”。
滔滔河水映初心,巍巍长堤护安澜。郭超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生到黄河畔边的“老将”,他与大河一同成长,与星辉共赴荣光,以赤子情怀铸就匠心,守护黄河践行初心,他将不遗余力奔赴大河上下,绽放光芒、挥洒力量。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4月16日
作者:王婷 任明杰 李兴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