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泥土 柑橘香满园
——记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支部副书记刘扬
“欢迎来到笋子沟村直播间,今天给大家带到的是我们特色农产品金凤柑橘。所有柑橘都是现摘现发,上午在树上,下午在路上,明天在您舌尖上!”柑橘成熟季,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支部副书记刘扬在村上的电商直播间开始了新一天的“主播”工作。
刘扬(左1)在笋子沟村直播间直播销售柑橘
2024年9月,身为水利部选调生的刘扬来到四川省广元市笋子沟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开始了基层求学之路。到村第一天,村支书指着漫山遍野的柑橘树介绍说:“咱们笋子沟村不种笋子,主要种柑橘,一共种有947亩,年产量超过一万斤。村里种柑橘有50多年历史了,群众种柑橘的经验丰富,我们还有个品牌名字,叫‘金凤柑橘’。”
接下来的日子,刘扬跟着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村上柑橘种植情况,学习辨别柑橘品种和修枝方法。临近12月,一簇簇柑橘缀满枝头,宛如一只只金凤在柑橘树间飞舞停留,很多村民在进村路上沿途摆上了红彤彤的柑橘摊售卖给过路游客,好不热闹。
村民们忍着寒风在路边卖一天才能卖出去多少?刘扬十分关心。通过调研,她了解到村上现有柑橘销售主要依赖果品批发商的大宗收购,这种模式量大但价低,果农收入依然有限。扩大柑橘零售渠道占比、提高柑橘售价,是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关键。
根据调研结果,村“两委”决定,从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多平台助力柑橘推广。于是,刘扬和村里开始四处寻找企业或公益组织订单,以村集体名义向群众收购柑橘,统一包装后进行销售,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邀请媒体到村拍摄宣传片、请网络协会主播到村直播、请选调生群体到村开展助农活动、举办金凤柑橘游园采摘活动等。逐渐地,刘扬也成为了实打实的“柑橘销售员”,从品种选择、口感推荐到确认价格、销量、发票和发货时间,从回复售前咨询、进行售后回访和处理售后问题,再到村上的数字集散中心和群众一起把柑橘分拣、称重、装箱、发货,当看到群众背着一两百斤的背篓,一趟又一趟从果园到数字集散中心卸货装箱,看到一箱箱金凤柑橘送往全国各地,丰收在刘扬心中有了具象。
随着柑橘推广的深入,刘扬发现,想真正打开市场,只靠宣传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办法提高核心竞争力,挖掘出和别的品牌不一样的亮点,还是要从产品本身下功夫。刘扬立即和村“两委”商量讨论,决定开展柑橘品种改良工作,邀请县农村局、镇农业服务中心干部赴南充农科院进行柑橘品种调研,学习先进种植经验,回村后召开品种改良宣贯会。
除了品种升级,发挥品牌效应同样重要。现有的品牌打造处于初级阶段。刘扬提取了村上具有代表性的庭院窗景和“金凤”元素,设计出了金凤柑橘品牌logo和精品包装,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同时与村“两委”调研南充市南部县东坝镇柑橘产业园区,学习当地品牌文化打造和规模化经营理念,积极推进村上柑橘仓储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产业提效升级。
随着柑橘成熟季的结束,柑橘采收期外村民增收渠道有限的难题凸显。刘扬想到了文化振兴思路,多次向县委和乡镇领导汇报想法,最终在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下成立“共富工坊”,引入公益组织提供订单支持、产品设计和电商营销指导,组织村民参与手工手串制作,让留守村民实现“农忙采摘柑橘,农闲串珠增收”的灵活就业,首单的400条手串任务从培训到交付仅耗时半日,如今,“共富手串”已成功登陆杭州社区团购平台。这种“企业下单+公益托底”双保险模式,不仅确保村民稳定增收,解决了“季节性失业”的难题,也为群众敲开了致富新门路,让“家门口就业”成为共同富裕新风景。
纽荷尔、长红、椪柑、血橙……半年前的刘扬,只知道橙子和橘子的区别,而半年后,她不仅听得懂乡音俚语,也能细数不同柑橘品种的特征。从选调生到刘书记再到新农人,亲身经历柑橘采摘、分拣、包装、销售,刘扬深感农民不易,也体悟到乡村振兴责任在肩。未来,刘扬将以初心为尺、实干为墨,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员”、群众“联络员”、为民办事“服务员”,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4月27日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