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大禹节水集团朱万同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发表时间:2025-05-01
 

  □通讯员 侯阿娟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大禹节水集团的朱万同同志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朱万同是大禹节水装备发展集团技术质量部经理、设备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甘肃省劳动模范,大禹节水集团“先进工作者”“优秀员工”“优秀基层管理者”。

  车间里走出来的“技改专家”

  “对于技术问题,别人不知道的,我必须知道,别人解决不了的,我一定要解决。”这是朱万同的技术信条。

  2006年,朱万同进入大禹节水集团,从操作工起步。面对轰鸣的设备和复杂的工艺流程,他用心记录每台设备参数、每道工序要点,同时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凭借着这份持之以恒的钻研劲头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大禹节水集团的“技改专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底色。

  在工作岗位上,他先后完成了PVC(聚氯乙烯)生产线挤出模具改进,PVC切割机改造、PE混料系统、PVC混料系统、PVC配方优化等一系列技改项目,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进一步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通过对管材生产线模具改造和混料机参数及混料方式变更,管材生产效率提升42.6%;通过调整管材车间PVC管材配方添加比例,管材配方成本总体降低184~325元吨。一系列的技术革新与工艺优化,为节水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生产线上的“创新密码”

  “不下车间,光凭嘴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实践才能找到技术改进的‘金钥匙’。”这是朱万同的创新写照。

  创新不是高学历者的专利,一线才是技术革新的沃土。朱万同十年如一日的躬耕一线,凭借着吃苦耐劳、善于钻研的精神,在设备轰鸣的车间里扎根十八载,一次次突破技术瓶颈,以智慧破解生产难题,将平凡的工作岗位打磨成闪耀的创新舞台。

  在公司新购进的1000毫米口径的PVC生产线调试过程中,由于没有成熟的配方出现了焦料现象。虽然设备模具较大,拆卸难度极高,但朱万同没有丝毫退缩。他连夜组织人员进行拆卸、组装,领导和车间成员都劝他歇歇,明天再干,可他坚决地说:“没事,今天不弄完的话,明天等料冷却后根本拆卸不了,再加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费而且拆卸比现在更难。”就这样,他在岗位上连续奋战了30多个小时,最终通过创新调整配方和生产工艺,一次性拉管正常,成功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

  同事心中的“贴心老师”

  “我喜欢搞创新,喜欢带着大家一起干,看到技术难题被攻克、团队成员成长成才,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这是朱万同的工作准则。朱万同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他非常注重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每当同事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朱万同总是会第一时间出现。他既会像拆解精密零件般细致分析问题,手把手演示操作要点,又会结合过往经验分享“避坑指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技术原理掰开揉碎。遇到新员工操作不熟练,他会主动指导;面对设备突发故障,他会带领团队通宵达旦攻克难关。在他看来,技术共享才能实现团队整体提升,因此从不藏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总结的经验和技巧分享给大家,久而久之,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老师”。

  大禹节水集团全体员工将以朱万同同志为榜样,在农业、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奋勇担当将继续扎根农田水利一线,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与汗水让节水灌溉技术在田间地头生根开花;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前沿,钻研技术难题,为突破行业“卡脖子”技术贡献智慧力量;坚守生产制造阵地,以匠心雕琢每一件产品,用精湛技艺筑牢品质根基。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5月1日

作者:侯阿娟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