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水利水电工程机组性能验收国际前沿
——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水科技公司周叶
发表时间:2025-05-21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在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周叶(中)为外方专家讲解试验方案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苏晨
“1月,在非洲乌干达的卡鲁玛水电站,开展了国内少有人尝试的一种水轮机流量测试方法——压力时间法。”“5月,前往法国里昂,参加水力机械现场性能验收试验国际标准工作组会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科技公司)副总经理周叶,细数着2024年一次次难忘的海外出差经历。
与其他专家一起探索水电机组故障诊断的新方法,将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数十万数据集成在大型诊断平台上,开了远程数据诊断平台的先河;参与修订水力机械性能现场验收试验国际标准,在国际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和评价舞台持续传递“中国声音”;带领团队上百次奔赴国内外现场,使其成为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机械电气检测领域生力军……一项项成果,为中国水利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但周叶未曾满足,也从未止步。
让中国水利水电“走出去”
——实现中国人从“考生”向“考官”的角色跃迁
从事水利行业近20年,回忆起助力中国水利技术“走出去”的艰辛历程,周叶依旧心潮澎湃。
2015年,工作几年后又获得博士学位的周叶,正在全面攻坚水力机械性能测试分析领域。彼时,“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的关键词,也是国际社会的一抹亮色。同时,中国水电技术经过多年“消化—吸收—转化”,建设与研发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于是,中国水利人沿着丝路进发,开始在东亚、非洲、南美等地建设水利水电工程。
“当时基本没有在国际上开展水电机组性能独立第三方检测和评价的中国团队,水电工程项目验收只能由国外专家进行考核。一旦外方专家提出质疑,中方承建单位就面临几百万甚至千万元的罚款风险,十分被动。”提及当年的困境,周叶仍印象深刻,“中国人建的水电站,凭什么只能由外国人来评价?水电工程运行的各项数据,我们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公正的检测和评价!”
带着誓要提升中国人话语权的信念,从2016年哥斯达黎加的一个水电站项目开始,周叶带领团队开展水轮机流量测量方法研究,学习、验证、试验,同步进行。时值图里亚尔瓦火山喷发,浓烟弥漫,他仍一如往常地加班加点整理技术资料,进行水电站流量、效率和水力经济特性测算,忙得“昏天黑地”。
除环境恶劣外,周叶和团队还面临着更大的难题——国外监理专家的“围猎”。带着对中国制造的成见,国外监理专家对中国承建水电工程的性能验收试验报告,多次提出质疑。
顶住压力,逆势而上。周叶不断对计算方法和修正值进行迭代,形成数十个版本上千页的报告,用翔实数据证明外国专家的计算谬误,并不断研读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力机械性能验收试验采用的主要国际标准,用国际标准的条文和规定,硬气回应国外监理专家的质疑和反对。
经过周叶和团队的持续努力,工程项目终于通过验收,中国人也实现了水利水电工程机组性能验收领域从“考生”向“考官”的角色跃迁。
此后,几内亚凯乐塔水电站、科特迪瓦苏布雷水电站、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津巴布韦卡里巴南岸水电站、塔吉克斯坦格拉夫纳亚水电站……有了“第一次”经验铺路,周叶以每年十余个国家、200多天的出差频率,带领中水科技公司试验队伍,在海外监理专家的严格监督与苛刻要求下,一次次攻克流量检测技术难题、完成性能验收关键任务,保障我国承建的海外水电站顺利验收和移交,填补了中国人在此领域的空白,为中国制造拼出一条向上的坚实发展曲线。
牢牢把握技术自主权
——推动中国向着“规则制定者”迈进
2022年8月,在全球新冠疫情又进入新一轮高发期的紧张时刻,还在担任中水科技公司机组运行保障事业部主任的周叶,提交了一份出国申请。
“你为什么要去?”“还是别去了。”……“中国人必须参与!”在那个特殊时期,面对家人和同事的劝说,周叶毫不动摇。
周叶提交的出国申请,是前往法国,参加目前国际认可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力机械性能验收试验的主要标准——IEC 60041-1991水轮机、蓄能泵和水泵水轮机水力性能现场验收试验规程的线下修订会议。
这张国际舞台“入场券”的背后,积淀着周叶多年的研究与付出。
“自1991年以来,这个国际标准30余年没有更新。这次修订会议如果没有中国人参与,那新标准里就不会有中国人的声音,也无法把国外最新的验收要求和试验技术带回来。”去过30多个国家,参与五六十个水电站性能验收试验工作的周叶,深知该标准对于海外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审批通过后,周叶扛起为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声的重任,冒着种种困难和风险,单枪匹马踏上了圆梦之旅。在法国线下会议上,周叶作为标准修订工作组里12个国家22名成员之一,全程参与了标准修改稿的审核和修订。
不负所托,2023年,在工作组再次召开的标准征求意见讨论会上,周叶将数十条中国建议带到会场,为日后中国承建的水利水电工程验收博弈增添了一份底气,进一步推动中国在此领域向着“规则制定者”迈出一大步。
细探这“一大步”,里面满是周叶这些“闯关者”的铿锵脚印。他们在国外项目中的数次碰壁与逆袭,让中国水电技术突飞猛进,助力中国在海外承建的水利水电工程顺利验收和移交,也为国内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十四五”以来,抽水蓄能行业迎来政策扶持、技术革新、市场繁荣及区域布局优化的多重利好。随着新能源的广泛接入,电网对调节能力的需求日益旺盛,而抽水蓄能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调节环节,其地位愈发不可或缺。
随着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国内大量上马,其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同样需要性能试验来进行考核和验证,周叶在国外水利水电工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成熟经验和技术,正好派上用场。
在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性能试验中,周叶带领团队,吸收完善了国内外前人的经验和实施方法,采用热力学法开展水泵水轮机绝对流量和效率试验,结束了国内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绝对效率试验基本由国外工程师承担的历史。这是国内首次自主全过程和全方法的试验实施,宣告了国产抽水蓄能机组从研发、制造、投运到性能试验,关键技术均已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坚持做正确的事,坚持做好当下的事。能为中国水利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是我的荣幸。”在挺进水利水电工程机组性能验收国际前沿的漫漫征途中,周叶始终心无旁骛,勇往直前。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21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