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灾害无常 防御有为
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极端水旱灾害加重,对国家水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水旱灾害风险,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的持久战,需要我们扛牢天职,一刻不能松懈,将风险隐患消除于未萌,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牢牢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前段时间,辽宁辽阳市白塔区一饭店火灾事故和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游船倾覆事故造成的惨痛教训,令人扼腕,暴露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也敲响了排查灾害隐患极端重要性的警钟。回溯既往,我国自然灾害高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灾害事件看似事发突然,让人防不胜防、难以防范,实则有迹可循。尽管当前我国防洪安全体系在逐步完善,能力也在进一步提升,但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多发重发的态势没有变,水旱灾害防御体系短板弱项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同水旱灾害斗争的长期性和极端重要性,着力提升水旱灾害预见和处置能力,全力排查每一处隐患、修补每一个漏洞,牢牢把握应对极端天气挑战的主动权,坚决筑牢抵御水旱灾害的防线。
灾害无常,防御有为。我们要让准备工作跑在水旱成灾之前,用周全的准备有效避免重大险情。当前正值汛期,要逐一排查每座水库、每条河道、每段堤防、每处蓄滞洪区,重点排查大坝、溢洪道、放空设施等关键部位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迅即整改。对于重点工程的安全度汛,要做到精准部署、万无一失,逐一落实暴雨影响范围内中小型水库、病险水库、坝下有居民点的淤地坝等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措施,主汛期病险水库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突出抓好穿堤、建设拦河围堰等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堤防巡查防守不容忽视,要加大薄弱堤段、险工险段、穿堤建(构)筑物、坑塘等巡查力度,预置好抢险力量、料物、设备,做到险情早预测、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确保堤防安全。要聚焦山洪灾害风险点位及区域,充分考虑各种极端情况,建立危险区动态管理清单,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加快构筑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实现延长洪水预见期与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的有效统一,精准预判风险,为洪水灾害防御抢占先机。
当前,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北方等地旱情持续发展,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愈发紧张严峻。水利部门务必强化风险意识,坚持防住为王、预防为主,全面准备、充分准备,对涉灾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和重点部位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毫不放松。同时也要广泛开展转移避险演练和科普宣传,推动安全防范措施深入群众、落到基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13日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