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评点:制度创新让水“活”起来
发表时间:2025-10-21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王鹏翔
天门市推行的“水田同权”改革,看似是一项地方性创新,实则可为丰水地区开展农业用水权改革提供借鉴样本。这项改革的深层价值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让长期以来被“无形化”的水资源,获得了与土地同等的物权地位,实现从“资源”到“资产”的关键跨越。
长期以来,各地农业水资源面临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的情况,且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有限。天门的改革瞄准这两个痛点,通过颁发水权证,不仅确立了水权的资产属性,更激活了农业用水的“市场基因”。
天门的改革形成了完整的制度闭环——从水权分配到交易监管,再到收益反哺,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系统思维。特别是交易收益主要用于末级渠系维护,既解决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管护难题,又让农民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红利。这种“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制度,确保了改革的可持续性。
从实践得知,农业用水权改革,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制度创新。我们需要建立让节约者受益、让浪费者承担成本的制度安排,让更多“沉睡”的水资源变成“流动”的水资产,让宝贵的水资源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价值。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21日
作者:王鹏翔
责任编辑:王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