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天府 文脉绵延
四川推动蜀水文化传承
发表时间:2025-03-20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通讯员 高艺晋
四川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历经2280年的治水传奇——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的美誉。在悠久的治水历程中,孕育了繁荣灿烂且独具特色的蜀水文化。2024年,四川省水利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水情教育及水文化相关工作,在推动蜀水文化传承、发展与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情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四川省起草了四川省水情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水情教育基地的设立条件、审批流程、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予以细致规范,并启动合法性审查流程,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为后续水情教育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厅系统基地建设现状,我们通过书面调查与实地调研两种方式,深入了解厅系统水情教育基地建设情况。”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掌握了已建及在建水情教育基地共9处,详细梳理了其建设规模、开放运营模式、水情教育内容以及主要成果等信息,并完成数据录入工作,为后续针对性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蜀水文化蕴含着四川地区丰富且厚重的治水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吸引更多社会公众了解、学习水文化,四川省水利厅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注重典型案例挖掘与推广,调研挖掘绵阳水文中心与驻地学校深度合作的典型案例,开辟了一条从家庭到社会的水文科普传播路径,有效提升公众水文化素养;拓展交流推广路径,在四川省水利厅官网及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为全省水利行业搭建起学习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各地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精心打造“历史名人陪你学防汛知识”系列动画短视频,极大提升防汛减灾科普宣传的针对性与生动性;加强顶层设计谋划,与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12家省级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将“加强水情教育基地建设”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整体规划……
除此之外,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大活动期间,四川省水利厅紧密结合年度宣传主题与四川特色,制作网页专题。“网页上线后吸引大量浏览关注,有效提升公众对水资源的认知与重视程度,增强公众保护传承弘扬水文化的意识。”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负责人说。
水利遗产保护扎实开展
2024年9月,四川省水利厅正式启动厅系统水利遗产普查工作,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历时3个多月,基本摸清37处水利遗产整体情况,涵盖古代水利工程、石刻石窟寺、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水利设施及重要史迹等多种类型,并初步形成汇编成果。
“我们还深度参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提供水利系统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与省文物局联合下发通知,确保水利领域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四川省水利厅办公室负责人说。
在入汛前夕,四川及时向全省发布水利文化设施安全提醒,指导各地做好防护措施,确保水利文化设施安然度汛,守护水利文化遗产安全;在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方面,四川省策划制作2024年度节水文创产品,将节水理念与创意设计深度融合,以实物承载水文化内涵,实现水文化从抽象概念到生动社会呈现的转化,增强文化传播效果;在文化交流学习方面,四川组织筹备全省水利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视频会议,为全省水文化建设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并且积极主动协助水利部办公厅在四川举办全国水文化建设座谈会,为推动水文化建设的深入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部门协同联动持续加强
四川省水利厅与省委宣传部、住建厅、文旅厅等部门密切联系,在文化传播、遗产保护等领域初步构建起合作机制;作为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工作机制成员,积极参与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全局性、综合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作为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责任单位之一,配合做好巴蜀文化“两创”工作、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评审工作……
“2024年,我们受邀加入四川省水利学会科普与水文化工作专委会,将进一步围绕水利科学知识普及、水文化传承与发展等工作,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四川省水利厅信息中心负责人充满信心。
与此同时,四川省水利厅主动加强与水利部沟通对接,及时向水利部报送“十四五”以来四川水情教育及水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在长江委、黄委的指导下,全力推进长江水文化、黄河水文化建设工作。
四川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四川将进一步厘清蜀水文化建设的工作体制机制,将蜀水文化建设全面纳入“十五五”规划,形成全省上下共同推动蜀水文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助力蜀水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25年3月20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