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何以西辽河——

水润文脉数千年

发表时间:2025-04-24
  □本报记者 郑浩伟

  西辽河是辽河干流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人民的母亲河,自1998年汛后一直处于断流状态,是全国七大江河中唯一断流的大江大河干流。 

  4月10日10时,西辽河干流水头到达教来河口,顺利与下游有水河道衔接,断流27年之久的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全线过流。 

  西辽河两岸群众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这件母亲河复苏的大事,备受全国人民的关注。 

  水利部恢复西辽河健康生命、重现流域生机的举措,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歌,也将这条文化的河从人们的记忆里搬进现实。 

  何以西辽河? 

  人类文明的起源之一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 

  生活在西辽河畔的史前先民,面对气候干旱、暴雨集中、植被不良、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的环境,冥思苦想山川、草木、土壤的变化,以顽强的生命力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创造了近万年来传承有序的史前文化,与大河共流淌,与流域相辉映。 

  红山文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开启了早期西辽河文明的探索。红山文化不仅是西辽河流域内最受大众熟知的文明标识,更标志着西辽河流域率先迈入了文明的门槛,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元,在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中起到了引领与推动作用。 

  然而,伴随着考古发掘成果的不断涌现,西辽河文明的神秘面纱渐次褪去—— 

  8000年前的碳化粟和黍(小米和黄米)在兴隆沟文化中出土证实原始农业萌芽,人类开始定居、建筑房屋、发明陶器、饲养家畜、加工石器和玉器、创立早期宗教礼仪,这些文明因素的积累,加快了迈向复杂社会的脚步。 

  同时,跟随中国考古学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西辽河流域的文明演进愈发清晰—— 

  距今1万多年的上窑文化,到距今约9000年的小河西文化、约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约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再到距今约6000年的红山文化、约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约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这几种文化形态的发现地、命名地均在西辽河流域,为西辽河一万年文化根脉、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指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并称为中华文明三大源头,西辽河文明这个概念正式提出。 

  六合同风的家国一统 

  西辽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极具特殊性,它位于蒙古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大地理板块的接合部,属于欧亚大陆草原通道南缘东端。 

  然而,即便如此,统一性也是西辽河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在各历史时期,西辽河流域文明向内汇聚,中原文明向外辐射,对周边文明产生深远广泛影响,西辽河流域内的诸多民族也在自觉地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推动统一国家的长期发展。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博物馆,两件重要的文物诉说着家国一统的往事—— 

  西周时期的邢姜太宰巳簋。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这件青铜礼器于1975年出土于西辽河流域的霍林河畔。专家根据簋底部“井姜太宰巳”铭文,命名为“邢姜太宰巳簋”,其中,邢指邢侯,姜指齐侯之女姜氏,太宰是官名为掌膳馔之官,巳是太宰的名字。 

  这件原本属于中原地区邢国(今河北一带)的青铜礼器,在霍林河畔出土,不仅成为目前我国出土商周青铜器的最北点,也证实了古代西辽河流域与中原地区两地人民有广泛交流。 

  秦代的陶量。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这些陶量残片为泥质灰陶,出土时只存腹部和底部的一部分,在腹壁上刻有秦始皇廿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铭文。 

  这些陶量残片是秦代在全国统一度量衡制度的有力依据,也证明统一的秦朝在当时边远的北疆地区也实施了秦法,真正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正如费孝通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所言,众多民族各有其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多元性,有着长期在统一国家中共处发展其统一不可分割的联系,最终自觉地联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中华民族的一体性。 

  多元一体的民族融合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汇流融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从文明起源开始,广阔的西辽河流域一直是多民族共有的家园。 

  在作为小沿河文化代表之一的南宝力皋吐古遗址,能够看到北方农耕文明和游牧、渔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能看到西辽河文明与东北、山东、新疆、甘肃,甚至俄罗斯等地的文化交融; 

  在西辽河流域的史前乐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鼓、骨笛、埙、口簧等,这些乐器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乐器具有多样连续、互嵌共生等特性; 

  ………… 

  山戎、北狄、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等,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多民族共创中华的深刻痕迹。例如,契丹人建立辽王朝,在自我认同为炎黄子孙的同时,推行的南北面官制度可谓典范;女真建立“大金国”,推动中国再度统一;蒙古族建立元朝,再次实现了南北的大一统。 

  西辽河流域有着数千年的民族发展史,西辽河文明就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交通枢纽大驿站、民族融合大熔炉就是西辽河文明的显著特性之一。 

  如今,西辽河不仅从历史中奔流而来,更归于现实,传承着久远的人文血脉,绵延不断、历久弥新。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4月24日

作者:郑浩伟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