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水文化

以水聚合力 共筑安澜梦

——记全国水利博物馆江河安澜联展

发表时间:2025-05-22

“三铁”同框 倪汉辰

  □本报记者 郑浩伟 通讯员 倪汉辰

  当众多水利行业博物馆联合推出展览,会是怎样的场景?当记录中国水利发展史的诸多精品文物、珍贵史料集中呈现,会是何种盛况?《治水安邦,兴水利民——全国水利博物馆江河安澜联展》给出了答案。

  “为了更好地纪念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我们通过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联合全国50余家博物馆,共同策划了本次展览。”中国水利博物馆展览陈列处副处长魏晓明介绍,“展览以150多件精品文物和珍贵史料,‘江河奔腾,千年文明’‘改造山河,波澜壮阔’‘盛世治水,海晏河清’‘克绍箕裘,薪火相传’四个单元,串联起中国数千年来治水兴水的辉煌历程与伟大成就,讲述中华民族与江河共生、与水患抗争、以水兴利的历史华章。”

  全国联动 凝聚水利文博的力量

  长江档案馆、黄河博物馆、淮委治淮陈列馆、陕西水利博物馆、灵渠博物院、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文馆……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家水利相关博物馆及文博单位,覆盖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七大流域。他们携馆藏文物、文献资料、图表影像与特色展陈,共同参与展览策划与内容打造,形成了全国水利文博资源“一体联动、共建共享”的创新实践。

  “我们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能够把水利故事集中展现给参观者。”陕西水利博物馆代表说道。

  “这不仅是一次水利文化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全国水利文博界的深度协作与资源整合。”中国水利博物馆副馆长唐燕颷评价道,本次全国联展推动了各家水利文博单位之间展览策划、文物交流、公众教育等方面的常态化合作,为构建新时代水文化传播新格局探索了可行路径。

  全国水利文博单位正以联展为纽带,以人民为中心、以传承为动力、以创新为驱动,共同讲好水的故事、水利的故事、水利人的故事,让更多人走近水、了解水、敬畏水、善待水。

  追溯历史 触摸悠久绵延的文脉

  “妈妈快看,这个是来自广西的灵渠铁码子,这个是来自陕西的广惠渠锁铁,这个是我们杭州的钱塘江海塘铁锭,他们长得好像呀。”

  “这些都是护坝治水的秘密武器,你要好好学习其中蕴含的治水智慧。”

  一位杭州的小学生和妈妈交流着观展心得。这一刻,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化的嘱托实现了具象化表达。

  漫步在展馆中,欣赏着玻璃展柜中的件件展品,仿佛穿梭在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治水历程中——

  良渚文化外围水坝的草裹泥筑坝工艺标本与科普影片,带观众了解现存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水利工程遗址之一,一览五千年前中国工程技术的卓越水平;

  遂公盨、《闸秀起塗山》拓片上斑驳的青铜铭文与古朴的篆刻痕迹,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脍炙人口的古老传说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水利文明印记。让上古先民筚路蓝缕、整修水利的精神图谱,在眼前徐徐展开;

  从战国时期楚国“鄂君启节”通行符,到唐代柳孜运河遗址出土的沉船船板,再到明清时期漕运使用的税银银锭等重要文物,让观众感受古代中国如何借助运河进行粮食运输、物资交流、文化融合,成就“水脉通九州”的国家大势;

  汉山河堰木桩、清拓《宋·山河堰落成记》、《宋徽宗付楼异御笔碑》拓片、1843年洪水刻记碑等珍贵文物,系统呈现古代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治水经验与智慧;

  水是文明之源。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以时间为轴展开的这场跨越时空的治水对话,不仅再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水利实践,更成为护水脉兴水利、续文脉惠民生的重要载体,保护传承弘扬着厚重悠久的中华优秀水文化。

  镌刻成就 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

  治水安邦、兴水利民,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召唤。从古代智慧到现代工程、从战略思想到科技创新、从文物史料到精神传承,本次展览全面展现了新时代治水的创新发展。

  “这是黄河博物馆馆藏的黄河2021年洪水流速仪,它入选了‘100件新时代见证物’。”中国水利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道,这件文物是黄河秋汛的“见证者”,是黄河水文人的“手中枪”,它跟随水文“侦察兵”闻令而动,在滚滚黄河水中任由洪水裹挟、拍打、撞击,依然屹立于风口浪尖,伴随“嘀嘀”的信号声,与黄河水文人一起履行职责、完成使命。

  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题词锦旗、治淮视察团纪实资料,到荆江分洪、红旗渠、小浪底、三峡、南水北调等一个个世纪工程掠影,再到75件“共和国水利见证物”,一代代水利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感人故事在不断“传唱”,每一位水利人用实际行动诠释“安澜有我”的庄严承诺被无声地“播报”。

  “此次联展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公众的重要举措,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水利、关心水利、支持水利,共同为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贡献力量。”中国水利博物馆馆长陈永明表示。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参观者们徜徉在众多文物间,透过历史长河的浪花,聆听江河号子的律动,触摸水工建筑的印记,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共同筑牢我国水安全屏障,以江河之安澜护佑华夏文明传承发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5月22日

作者:郑浩伟 倪汉辰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