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等风来”的不眠夜
□本报记者 王鹏翔 王子月
8月14日0时30分前后,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在福建省漳浦县沿海登陆。此时,距离登陆点仅30多公里的云霄县漳江水闸工作站内依然灯火通明。
窗外,台风裹挟骤雨猛烈来袭,呼呼的风声、哒哒的雨声交织;窗内,4名工作人员目不转睛盯着前方的7块大屏、20块小屏,查看有无异常情况,判断闸内外水位高差。
“这次台风登陆,对我们来说是一场考验。”已经连续在站内值守十几个小时的漳江水闸工作站站长林清文说。
漳江水闸工作站位于云霄县漳江入海口,管理北江、南江两座水闸,是控制漳江入海、防止海水倒灌的最后一道“关口”。对此次几近正面迎击台风,林清文表示,这是一个平衡闸内外水位的过程。
“每天潮涨潮落,既要保障闸外潮水不倒灌进漳江,又要确保漳江水及时排入海,以防内河水位高涨,产生防洪安全问题。”林清文解释,“闸起闸落间,考验的就是我们的判断力。”
工作站内的几十块屏幕中,右下角的两块就是对准闸内外水位水尺的监控视频,可以清晰读取水位。“此次台风速度快、强度大,我们担心受潮水顶托影响,漳江来水无法及时外排。”林清文坦言,“还需要时刻盯紧水位变化。”
说罢,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廖雯垚从视频监控中观测到,随着台风登陆及夜间涨潮,闸外水位逐渐上涨,已经超过闸内水位。
0时45分,廖雯垚迅速远程操控闸门,将原本开启的15孔闸门全部关闭。“潮位变化快,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响应,这也是我们必须24小时都有人坚守的原因。”廖雯垚一边将操作过程记录在工作本上,一边介绍,“好在今年投用的新北江水闸,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北江水闸提升改造工程于2023年开工,投资1.57亿元升级“硬件”,解决闸门老化、闸板闸墩局部渗漏、启闭设备变形等问题。“水闸升级了启闭设备,将闸顶高程从2.7米提升至3.8米,闸门宽度从5米增至10米,增加了挡潮能力,提高了闸门启闭效率。”林清文细数着水闸的更新改造措施。
“升级改造后,闸门启闭时间可从1个多小时缩短到20多分钟,原来开1孔闸门的时间,现在可以开3孔左右。”云霄县水利局副局长张腾进一步解释。
更重要的是,水闸升级的信息化设备实现了远程操控闸门。“升级前,我们要走到闸门上方,手动控制闸门启闭;现在不仅可以远程电脑操控,还可以一键设置闸门开度。”廖雯垚说,“这次台风影响期间,新设备派上用场,不仅减少人员外出作业的风险,还能快速控制闸门启闭,及时平衡闸内外水位。”
“这是新水闸投用后遭遇的第一个正面登陆台风,到了工程发挥效益的时候了!”张腾说。
接近凌晨两点,“杨柳”的台风眼缓缓逼近漳江入海口,刚刚还是疾风骤雨的天气霎时迎来片刻平静。廖雯垚和同组搭档来到柴油发电机房,开启备用发电机的自动接入功能,“若台风造成电力通信设备故障,备用发电机可自动接入、及时顶上。”廖雯垚说。
其余工作人员继续紧盯闸门前后的水位变化。台风过境,水利人的坚守还在继续。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15日
作者:王鹏翔 王子月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