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蓄引提调 灌溉补墒
发表时间:2025-03-19分享到:
复制链接成功
□本报记者 吕培
人勤春来早,春灌正当时。2月以来,河北省由南向北陆续开展春灌,多地小麦喝足“返青”第一口水。
3月12日,在深州市成家庄村,石津灌区四干二分干渠内碧波荡漾。渠水通过一条条斗渠缓缓流淌进干渴的麦田,饱饮农灌水的麦苗碧绿鲜嫩,焕发出盎然生机。
“开始即高峰。”石津灌区魏桥管理处处长赵世伟告诉记者,今年魏桥管理处灌域范围内,土壤墒情较差,为有效缓解旱情,管理处提前10天开始放水,持续开展大流量集中供水,全力满足用水户需求。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管灌区,得益于2024年度石津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项目,石津灌区魏桥管理处受益区内5条支渠完成防渗衬砌,有效提高了供水效率。相较于去年,仅二分干的南三支渠管控的3个受益村,轮灌周期就能缩短5天,节省人工管护费1万元,有效缓解旱情的同时,还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了节水目的。
据悉,石津灌区2025年春季抗旱灌溉计划引水4.9亿立方米,灌溉预计持续至6月下旬,灌区下游石家庄、衡水、邢台、辛集等地的140万亩以上农田将得到有效灌溉。
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河北省去冬今春降雨较少、天气干旱。河北省水利厅较往年提前半个月以上,组织启动大中型灌区春灌工作,指导各地持续加强工情、水情、旱情监测,普遍建立24小时值班和全天候渠系巡查制度,通过蓄引提调等措施,优化灌溉用水调度配置,引导用水户有序灌溉,最大限度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做到应灌尽灌。
为切实提高灌区供水保障能力,2024年,河北省完成23处灌区水毁修复项目建设任务;完成24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00余万亩;在38个县(市、区)实施农业灌溉水源置换,改造灌溉面积100余万亩。
本轮春灌期间,河北省各灌区管理单位,一方面细化输水管理和渠道养护措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用水合作组织作用,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掌握各地具体的种植结构和用水量、用水时段等基础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水量调度方案。
截至目前,河北全省已有76处大中型灌区制定春灌计划,今春计划供水13亿余立方米,实施春灌面积700多万亩。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3月19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