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碧波涌 水润赣鄱兴
——江西水利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赣鄱大地,水脉纵横,滔滔江河勾勒出江西的灵韵与生机。水,早已成为江西最鲜明的底色与最磅礴的力量。
“十四五”以来,江西水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奋勇争先,真抓实干,推动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整体跃升、水利投资连上台阶、江河湖库面貌焕然一新,江西水利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正在绘就。
守护江河长治久安
“十四五”期间,江西洪旱交织,乐安河、修河、锦江相继遭遇超历史洪水,鄱阳湖流域面临百年大旱。全省水利系统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全力构建水旱灾害防御坚固屏障。
工程筑基,固本强安。江西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治理提前竣工;康山、珠湖、黄湖、方洲斜塘等4个国家级蓄滞洪区及乐平水利枢纽开工建设,万亩圩堤基本达到规划防洪标准,万座重点山塘除险加固全面完成,166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顺利实现。
科技赋能,智慧加持。目前,江西累计建成水利测雨雷达3处、雨量站4355处、水文站260处、水位站1360处,形成贯通“云雨水”、覆盖“天空地水工”的完整监测预报链条,为防洪精准调度、科学转移避险赢得先机。
织起安全韧性水网
晨光初染潦河,安义县吊钟水库建设现场塔吊林立,初具规模的坝体如巨龙蓄势。
向东远眺,江西迄今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正勾勒“四纵三横”水系连通的壮阔蓝图。
“十四五”以来,江西省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前四年落实水利投资2325亿元,年均投资规模约达“十三五”的2.7倍。强劲的资金保障,为水网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作为国家首批省级水网先导区之一,江西响应国家“江河战略”,高标准编制完成《江西省水网建设规划》,推动11个设区市和100个建制县(市、区)全部完成市县级水网规划编制并获批复,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成。高规格召开全省水网建设推进会,建成梅江灌区、大坳灌区,加快峡江、平江等新建大中型灌区建设,全力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星罗棋布的重大工程节点与纵横延伸的水系脉络,正共同编织着江西“安全韧性水网”。
绘就人水和谐图景
盛夏时节,莲叶接天,上饶市广丰区西坛清洁小流域满眼生机。站在西坛果园高处远眺,对面山头矗立的“把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好价值”标语格外醒目。从红土裸露到山清水秀,昔日的“生态伤痕”正在被层层绿意抚平。
这是江西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的生动展现。“十四五”期间,江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97.03平方公里,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清洁小流域126条,水土保持率提升至86.51%,不仅有效保护了水土资源,更助力“乡村兴、农村美、百姓富”。
江西持续深化“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在以系统观念持续推进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坚持以河湖长制为统领,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湖水系为脉络,着力打造“河湖安澜、生态健康、环境优美、文明彰显、人水和谐”的江西特色幸福河湖。目前,江西省108条(段)幸福河湖推进顺利;全省累计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57.1公里,拆除违法建筑约9.2万平方米,恢复防洪库容254.8万立方米,河湖库面貌焕然一新。
持续激活发展动能
江西加快推进用水权改革,各设区市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多举措并行推进用水权改革。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水权交易557宗,交易水量近2亿立方米。
科技赋能,制度创新。江西水资源管理变革成效卓著,在国务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7年荣获优秀等次。数字孪生峡江水利枢纽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十大样板”名单,数字孪生潦河水网及数字孪生赣抚平原灌区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先行先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江西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快重大水利科技问题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落细落小落实水利改革任务,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基金(REITs)落地。
文化铸魂,彰显水韵。潦河灌区、上堡梯田、婺源石堨等灌溉工程申遗成功,截至目前,全省共有5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基地落户婺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大会在赣州召开,彰显中华治水智慧。“江小惜”节水科普宣传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开发系列宣传产品累计覆盖超1亿人次。
“十四五”的壮阔征程,刻下了江西水利改革攻坚的铿锵足迹,激荡着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无数水利人接力奋斗,共同书写了赣鄱治水史上的华彩篇章。
凯歌未止,征途再启。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蓄势的历史交汇点,江西水利将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接续发力、拾级而上,让奔涌的江河,奏响时代强音。
作者:郭思彦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