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宁津县:建立“水银行” 盘活“水资产”
宁津县灌区采用喷灌技术进行灌溉 本报通讯员 李巍仑 摄
□本报通讯员 赵薪鑫 韩强 张兆坤
宁津县位于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西北部冀鲁交界处,区划面积833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耕地面积84万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水资源总量1.4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九分之一。近年来,宁津县以德州市入选全国水预算管理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农业、工业等领域水预算管理新模式,全力构建“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的水预算管理新机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摸清家底,做好“水资产”统计
确权是用水权改革的破题之举,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首要任务就是摸清“水家底”。宁津县坚持科学预算原则,从区域、行业、产业等方面重构水资源配置体系,实行总量控制、指标到户、定额管理等,将超1.6万立方米的水权合理分配至各个行业,切实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
宁津县逐镇逐村逐户核实灌溉面积,并将水权逐级分解到乡镇、村组和农业用水户,确权到最具体计量单元。农业水权按照适度预留和公平分配的原则,确定各村委会预留7%,其余93%分配给农业用水户,亩均水权为192.18立方米,并发放水权证至846个村,各户按亩数确权,真正做到农业用水权应确尽确。
以此为契机,宁津县全面排查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用水情况,全县16家企业用水台账全面建立。对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近两年实际用水量小于上一年度计划用水量60%的企业进行分析,收储其剩余计划用水量的60%至“水银行”。逐渐精准的用水计划和收储机制,让取用水动态调整、监督监管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确权和用水计划明确了用水底线,也标出了总量和效率红线,让适水种植、量水生产的意识逐渐成为共识。”宁津县水利局相关工作人员说,在此基础上,宁津县对水资源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紧盯确权、赋能、定价、入市等关键环节,初步形成“资源有价、使用有偿、交易有市、节约有效”的新机制。
拧紧阀门,做好“水银行”收储
近年来,宁津县围绕国企、种粮大户和分散农户,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灌溉运营模式。国企在整合土地流转资源的基础上,对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实行喷灌、滴灌、渗灌全覆盖和按方精准计量;种粮大户通过自行采购喷灌设备或建设喷灌工程,实行喷灌全覆盖和精准计量;分散农户则按需向农业用水专业合作社购买喷灌服务。
灌溉模式的改变让“水银行”家底更厚,但如何“记好账”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推进,宁晋县计量设施实现了提升改造,灌区管理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实现了用水量、预留水量、结余水量、收储水量等的精准衡量。
“现在安装的都是测控一体化计量设备,啥时候灌溉、用多少水量,都能在电脑上精准操控,大大提升了灌溉的精准度。”宁津县刘营伍乡种粮大户发现,管水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智能、精准,过去大水漫灌、纵水入沟的现象逐渐消失。
为高质量推动水资源从“许可水量”向“预算水量”转变,宁津县根据不同区域水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别选择不同行业,主攻不同方向,积累先进水预算管理经验。目前,在农业方面,对833个村组收储50%结余水量259.77万立方米;在企业方面,对实际用水量小于上一年度计划用水量60%的9家企业收储水量61.16万立方米,共计收储水量为320.93万立方米。
盘活市场,做好“水资产”交易
近年来,宁津持续深化用水权改革,破解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有序有效推动水资源向高效高能领域流转。
水资源要入市变“商品”,就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首先,定价要合理,让用水有成本。宁津县邀请省水科院专家科学测算农业供水成本,经价格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合理定价,计收水费。
其次,计价要分档,让浪费有压力。宁津县每年根据雨情水情,动态调整各类农作物灌溉定额,一旦超过灌溉定额,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通过价格杠杆,转变群众用水习惯。同时,将超定额部分收入作为节水奖励和节水工程建设资金,做到了“取之于水、用之于水”。
最后,还要有奖补激励,让用水户节水有动力。宁津县出台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实施办法,明确了奖补对象、方式、标准、程序等,按年度灌溉需求和灌溉亩次动态调整奖励金额,累计发放奖补资金132万元。
目前,宁津地域间、灌域间、行业间、用户间和不同期限的水权交易通道陆续被打通。截至目前,宁津县已对812个村委会结余预留水量进行回购,回购水量524.5万立方米,回购金额52.45万元;对130个种粮大户节约水量进行收储,收储水量152万立方米,收储金额22.8万元;全县用水农户与村委会之间自主交易2141笔,交易水量达65万立方米。
宁津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科学预算”为原则,加快形成“城水协调、人水和谐、地水相宜、产水匹配”的发展格局,为建设“活力新城、幸福宁津”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用水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3月14日
作者:赵薪鑫 韩强 张兆坤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