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山东

河湖蝶变映照幸福枣庄

发表时间:2025-10-24

岩马湖

  □本报记者 杨美杰 文/图

  仲秋时节,江北水乡清波荡漾,乘一艘画舫,沿小季河缓缓前行,一路直抵台儿庄古城。在古运河潺潺的流水声中,静静聆听这座古城的故事。

  穿境而过的大运河,让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枣庄市融北方的豪迈与江南水乡的灵秀于一体。因水而兴的枣庄,如今依托纵横水网,勾勒出一幅人水相亲的画卷。一个个美丽河湖映照着人们幸福的模样。

  水清岸绿间,

  生活实现“幸福升级”

  “傍晚我就带孙子来河边散步,河里能看到小鱼游,空气也清新!”薛城区居民张大爷的日常休闲,离不开家门口的小沙河。

  小沙河,蜿蜒穿梭于薛城新老城区之间,是一条承载着一代代人记忆的“老”河。“这条水系在治理前面临着种种困境,河道狭窄,淤堵严重,行洪能力也比较差,汛期内涝频发,严重影响着河道两岸居民的安全。”薛城区城乡水务局副局长李君介绍。临水不亲水,让居民对“家门口的好风景”望而兴叹。

  改变始于2019年的系统治理——8公里河道开挖清淤、2.5公里行洪挡墙改建、9.6万平方米生态修复……一系列措施让小沙河行洪能力跃升至50年一遇,黑臭水体消失不见,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近两年,薛城区加大治理力度,将小沙河治理纳入城市发展全局,以铁道公园为纽带,融入河湖长制文化与枣庄工业历史记忆,同步打造“水岸乐市”商业街,布局亲水平台、景观廊架、儿童沙滩与运动场,让治水与造景、便民深度融合。

  如今的薛城小沙河,清水潺潺穿城而过,岸边的芦苇随风摆动,不时有市民驻足拍照、孩童嬉戏玩耍,一幅“城水共生、人水和谐”的宜居画卷跃然眼前。2022年,薛城小沙河被评为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024年被认定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成为枣庄百姓“幸福升级”的生动注脚。

  水活业兴中,

  日子越过越红火

  沿周营沙河绿道前行,白楼湾景区内游人如织,沿岸的蔬菜大棚连绵成片。

  谁能想到,这条如今滋养产业发展的“黄金水道”,曾是村民口中浇地都难的臭水沟?“以前河水又脏又臭,路也不通,我们浇地都是问题。”白楼村村民回忆中满是感慨。

  转折源于“亲水、治水、保水、活水”治理思路的落地见效。当地以绿(生态)、蓝(水系)、红(文化)“三色彩笔”破题,推动周营沙河从美丽河湖向效益河湖蜕变——

  沿河岸建成薄皮辣椒示范种植园、白楼湾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十大现代农业园区,3000余亩冬暖式日光大棚带动全镇5万亩设施农业发展,24个蔬菜专业村年产蔬菜22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当地还深挖运河支队红色文化、牛山宗祠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运河支队记忆馆、家风家教家训馆等,配套建设亲水沙滩、滨水长廊,“农文旅”融合焕发活力。

  “我们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党性研学教育、乡村近郊旅游,举办了200多场欢乐嘉年华等活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带火了‘地摊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近500万元。” 周营镇党委书记马广东语气里满是自豪,“现在全镇5.3万人,存款总额达19亿元,户均能有16万元,日子是真的红火了!”

  周营沙河流域的实践,只是枣庄探索效益河湖建设的一个缩影——

  山亭区围绕生态河湖实行镇村整体规划、连片建设,突出“水”元素,打造醉桃源·温庄、忆江南·赵庄、文化部落·独孤城、活力·李庄等独具文脉基因和发展特色的“水美乡村”189个,赋予乡村全新定位。

  台儿庄古城依托优质水系,持续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特色文旅品牌,年均接待游客约800万人次,带动餐饮、住宿、文创产业蓬勃发展。

  河湖兴,产业旺。枣庄市充分发挥河湖辐射和集聚效应,将沿河产业、文旅发展、乡村建设等一并融入“一河(湖)一策”,科学统筹规划、一张蓝图实施,为沿河(湖)片区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碧水变“活水”,

  生态价值转化为民生红利

  在山亭区,群山环抱间的岩马湖,如同一颗澄澈透明的蓝宝石。湖西畔的独古城村,依山傍水建设了民宿集聚区、亲水码头、沙滩营地、“九曲花海”盘山公路……吸引市民游客纷至沓来,环湖漫步、户外团建,尽享亲水乐趣。

  这片人气十足的生态胜地,还藏着枣庄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创新密码。“这里的水库供水水权、森林碳汇等生态资源,都逐渐被赋予了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化运作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收益。”枣庄市城乡水务局党组成员靳明山介绍。

  2023年,枣发集团通过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对岩马水库生态资产进行金融赋能,获得金融支持22.5亿元,极大地改善了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

  生态转化反哺产业发展。“我们通过创新‘生态银行+乡村振兴’模式,在岩马湖片区发展了4万余亩的甜桃种植,年产值高达8亿元。环湖修建30公里绿道,打造12处网红打卡地,每年吸引20万游客前来。”山亭区冯卯镇公共文化服务岗主管王鲁华介绍,“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收益”的路径,让村民切实尝到了生态保护的甜头。

  这样的探索在枣庄遍地开花。走进位于山亭区的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滚动播放着水资源等各类生态资产信息,在这里,动动鼠标就能完成一笔生态交易。“枣庄全市116座水库的水生态资源已全部存入鲁南生态银行,总估值269亿余元。”山东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通过水权交易、经营权出让等方式,已实现交易金额14.86亿元,获得金融支持118亿元。

  从水清岸绿的民生福祉,到水活业兴的产业活力,再到碧水生金的价值转化,枣庄正以“河湖+”的无限可能,让一脉碧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人水和谐、城水共生的幸福图景在江北水乡持续延展。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0月24日

作者:杨美杰
责任编辑:王瑜 校对:陈帅 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