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地方 > 浙江

绿水青山间的“幸福生产力”

——解码浙江湖州全域建设幸福河湖新范式

发表时间:2025-11-06
  □本报记者 轩玮 通讯员 王淑雯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的《湖州》,在沈云萍看来,既是对古代湖州的由衷感叹,也是对今日湖州的生动写照。

  在吴兴区西山漾畔,沈云萍经营着一家咖啡店,白墙蓝顶的圣托里尼风格建筑,是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地标。

  与西山漾一样,越来越多河湖正在“被看见”。近年,湖州市启动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坚持幸福河湖为人民、幸福河湖人民建,积极探索水利开放共享,创新“河湖+”融合发展模式,激活了绿水青山间的“幸福生产力”。

  人民标尺:从水安到水美水富的迭代

  湖州基因里处处打着水的烙印。春秋时期,因太湖溇港,湖州从太湖南岸沼泽成为“国之仓廪”。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湖州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此,一颗绿色种子播进浙北改革沃土,从小山村传遍湖州,走向中国,影响世界。

  从理念革新到制度创新,湖州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湖州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新目标新定位。此后,湖州朝着这一目标,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

  2023年,浙江省以1号总河长令的形式,开启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这一年,湖州敏锐洞察契机,印发《湖州市全域建设幸福河湖行动计划(2023—2027年)》,安吉浒溪也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项目。既统筹面上全域推进,也注重点上探路打样,一场河湖幸福保卫战正式打响。

  6852条河道,205个湖漾,155座水库……怎样才算幸福河湖?“幸福不幸福,老百姓说了算。”湖州市水利局局长姚星认为,幸福河湖不仅是安澜清澈的河湖,更是可亲可近可玩的河湖,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的河湖。

  湖州市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将幸福的抽象感受凝练出幸福河湖五大特征——安全、生态、宜居、富民、智慧;细化出10项可量化、可落地的评价指标,如滨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幸福河湖建设群众满意度……一把衡量幸福的标尺,标注出幸福河湖建设从水安到水美、水富的多目标迭代。

  开放共享:打造亲水宜居品质生活

  在南太湖新区塘甸村,一座六层双塔结构的现代建筑别具一格:陶砖幕墙外立面,塔尖一方一圆两个观景台,双塔间玻璃连廊,内部空间设有咖啡区、阅读区、社交区……

  这是一座正在运行的水闸——大兴港水闸。原有的卷扬机增设了玻璃罩,平时化身一件“工业风”展品,在汛期则会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

  一座水闸,承载的是不容有失的防洪安全,缘何要面向公众开放?开放后是否会影响水闸的安全运行?

  近年来,湖州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逐步推动水利开放共享。对于大兴港水闸,市水利局保留了产权和调度权,将水闸管辖权移交给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并协助其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水闸改造、运维和经营。“水闸向公众开放,安全就变得更重要。通过前期减免租金的方式,运营方会更积极地承担起水闸巡检维护责任。”湖州市南太湖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徐一丹介绍。

  水闸“开门记”,既盘活了沉睡资产的价值,也解决了工程没人管、没钱管的问题。一年多来,大兴港水闸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多种业态营收超200万元,带动所在村集体收入翻倍,成功入选浙江省水工程与水文化融合典型案例。

  站在塔尖远眺,一边是纵横交错的古老水道,诠释着太湖溇港的千年智慧;一边是蓬勃发展的南太湖新区,象征着未来城市的无限活力。水闸连接起历史与现代,融合了功能与美学,这不仅是水利工程的转型,更是发展理念的嬗变。

  在湖州,越来越多的滨水空间,正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融合。

  今年6月举办的第七届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上,来自世界各地的300余名选手在南浔古镇水道上挥桨竞技。匈牙利选手丹尼尔·胡绍环游世界参加比赛已有10年了,这次他带着家人来到南浔:“南浔的水清澈见底,在水中的体验妙不可言。”

  目前,湖州已建成西山漾等13个专业水上运动基地,承办了一批高规格赛事。通过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场地、提供专业指导等,让水上运动从“竞技专属”走向“全民共享”。

  水域岸线是关系水安全的行洪通道、生态廊道,也是惠及民生的亲水空间、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如此重要又稀缺的滨水空间,应该如何开放共享?

  今年9月,南浔区印发滨水空间开放共享实施办法,从价值评估、交易流程、权证登记等方面定标准、立规矩,让滨水空间更安全、高效地向社会公众开放。

  52个省级美丽河湖、40个高品质水美乡村、1021个城乡居民亲水节点、98.2%的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一张幸福河湖建设的“成绩单”,重塑着湖州百姓的亲水乐活空间。

  绿水生金:以河湖为轴构建高质量发展空间

  德清县长春水库,碧波荡漾,青山如黛。今年2月,一场以长春水库部分水域的垂钓、露营项目10年经营权为标的,价值132万元的交易顺利完成。一库清水成为百姓的“绿色银行”。

  从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安吉落地,到德清洛舍漾完成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暨幸福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交易签约,再到目前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全域开花……湖州“绿水生金”的道路正越走越宽。

  2024年,湖州市被确立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之一。2025年,水利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积极开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践探索。截至目前,湖州全市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达86例,累计转化金额超15亿元。

  “绿水”何以“生金”?湖州给出了一套系统性答案。第一步,让“绿水”价值可量化——湖州建立了“生态产品总值(G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核算体系,科学评估每一方水域价值。第二步,让“绿水”流入市场——探索水域岸线、水利工程确权登记,依托“两山”银行搭建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创新用水权、经营权等抵押模式,降低融资成本等,在市场交易中变现“绿水”价值。第三步,反哺共享——湖州市探索设立生态产品交易专项账户,定向反哺水利建设,有效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实现改革闭环。

  依托大坑水库及下游溪流打造的峡谷漂流项目,正是得益于安吉县开展的农村集体水库用水权改革。安吉县通过颁发取水许可证,确认了大坑村具有大坑水库的用水权,然后从供水、发电及文旅三方面核算用水权价值,最后在“两山”合作社平台以每年32万元的价格达成交易。受让方获得用水权后,投资1.33亿元打造了“龙出没”漂流项目。

  大坑村党支部书记杨希洲,细数这项交易给全村带来的效益:村集体每年能获得32万元的保底收益;120多名村民成为旅游公司员工,每月都有稳定收入……村里还在景区设立了农副产品销售点,景区开业以来,土特产销售额增长了4倍。

  由点及面,一场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改革正在湖州掀起。在长兴,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培育基金设立,通过吸纳社会资本形成水生态产品培育长效资金保障机制;在德清,洛舍漾水利风景区洛漾半岛区块生态旅游资源经营权交易明确了27%收益资金用于反哺水利工程运行维护……

  清晨,几只黑天鹅悠然划破西山漾如镜的湖面,一位妈妈推着婴儿车在湖畔驻足,享受着宁静与惬意。湖州全域幸福河湖所指向的,正是充盈于这平凡生活间的幸福。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11月6日

作者:轩玮 王淑雯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