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工程

水利工程与水文化的“双向奔赴”

——黄河流域首个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省级地方标准编制纪实

发表时间:2025-08-05
河口村水库中形如航船的燕川岛  本报记者 王静琳 供图
  □本报记者 王静琳 齐欣然 通讯员 夏厚杨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黄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水文化。如何让现代水利工程承载文化记忆、彰显时代价值?近日,由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编的黄河流域首个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省级地方标准——《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由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为这一课题提供了“河南方案”。
  时代呼唤
  水利工程需要文化赋能
  以治水实践为核心,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2021年,《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加快推进水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内涵”,要求“积极推动制定国家、行业水文化建设方面的规范或标准,鼓励社团和地方出台水文化建设领域的相关规范或标准”。2022年,《“十四五”水文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强调“在水利工程建设各环节融入文化元素”,并部署编制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的标准与规范。
  作为国家水网核心区,河南正加快构建“八横六纵、四域贯通”的现代水网体系。《河南省四水同治规划(2021—2035年)》对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提出明确要求,“立足流域区域治水兴水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水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结合涉水工程,打造水文化载体,保护传承弘扬特色水文化,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为地方实践提供政策指引。
  标准是政策落地的技术支撑,也是文化融入工程建设的制度保障。黄委党组成员、机关纪委书记王乃岳指出:“水利工程亟须通过标准化手段,确保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使其成为水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载体。”为此,黄委主动探索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的标准化路径,于2025年2月编制印发《黄河工程与文化融合建设指引》,并于6月底针对河南省编制完成《导则》。
  编制标准
  精益求精的匠心之路
  《导则》的编写过程,是从“破题”到“标杆”的匠心实践。
  “当时在全国范围内,省级层面只有广东出台了水利工程与文化融合的技术标准文件,黄河流域相关技术标准还是空白。”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设计院)生态院副总工程师、《导则》主要起草人赵楠表示。“要为黄河流域蹚出一条路子来”,这个信念让黄委编制组成员拧成一股绳。
  2024年1月,黄委启动标准编制工作,成立由黄委领导挂帅的编制组。团队由20名专家组成,分别来自黄委及河南省相关规划设计单位、科研机构,涵盖水利工程、文化研究、景观设计等专业领域。
  编制组一方面深入河南水利工程一线,查勘水文化建设现状;另一方面专程赴江苏等先行地区,学习其他流域成熟经验。同时,全面梳理水利、文化等领域政策文件、技术标准,打牢《导则》编制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此外,编制组还组织召开数十次研讨会、咨询会,充分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建设管理单位的意见,确保《导则》既立足河南实际,又具备行业前瞻性。
  2025年1月,《导则》进入送审、报批阶段,河南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标准开展行业审查。评审专家认为:“《导则》结构、要素、内容完整,层次分明,关键条文内容的确定和依据准确合理,具有广泛适用性和较强操作性。”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行业监管部门,对《导则》立项、编制、评审、实施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严格把关技术质量,并于2025年6月面向社会公众正式发布《导则》。
  创新突破
  亮点纷呈的“行动指南”
  历经一年半反复论证、修改完善,《导则》究竟有哪些核心优势与独特价值?
  《导则》共有10个章节和两个附录,从总体原则、内涵挖掘与空间布局、水工建筑物水文化建设、场所设施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活动与品牌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水文化融合发展作出了规范引导与具体细化。可以说,这是一部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
  深度融合地域文化特色。河南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导则》提出要重点挖掘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南水北调文化、淮河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建议将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融入工程建设,形成具有地域辨识度和时代精神的文化标识体系。
  创新空间布局与文化表达形式。针对不同类型工程,《导则》提出精准化空间布局方案:点状工程强调工程主体与附属设施文化定位、文化功能的统一;线状工程注重沿线关键节点的风格协调与多样表达;面状工程着力构建“串珠成网”的文化叙事体系。
  在文化表达上,《导则》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及场所设施,鼓励通过坝体装饰、堤防慢行系统、闸墩造型艺术化等不同表现方式,使水工建筑物本身成为文化载体;特别倡导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水文化体验场景,实现传统与现代展示手段的融合创新。
  水文化建设运行,离不开资金保障。《导则》创新性提出将水文化建设投资纳入工程总体投资框架,提出与主体工程、附属设施、环境景观相关的文化建设费用可按项目划分计入相应工程投资,从源头上解决水文化建设资金问题。同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公益活动等方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模式。
  …………
  2025年9月22日,《导则》将正式实施。“下一步,黄委将持续推进黄河水文化制度建设,逐步形成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提供有力制度支撑。”黄委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标准化制度引领下,水利工程必将从“功能水利”向“文化水利”转型升级,成为承载治水记忆、传播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子孙后代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财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8月5日

责任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