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图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准许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网站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170019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人物

洛河边的“大工匠”

——记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故县局袁继勇

发表时间:2025-04-23
  □本报通讯员 华夏炎 文/图

  在黄河支流洛河之畔,故县水利枢纽横亘峡谷,肩负着豫西地区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的重任。同时,作为黄河中下游“上拦下排”防洪体系的重要工程,故县水利枢纽也是洛河下游唯一的防洪控制工程。 

  4月,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故县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故县局)职工袁继勇,入选“河南省中原大工匠”培育对象,这是对他29年来坚守初心的最好褒奖。从维修电工到劳模工作室带头人,从普通水利工作者到黄河防汛队伍中的“领头雁”,他始终奋战在治黄一线,用匠心守护着洛河安宁。 

袁继勇(左)在泵站检查水位

  “要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 

  初见袁继勇,他在现场雷厉风行的“动”,与书桌前认真学习的“静”,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他看似不拘小节的外表下,藏着的是一颗爱钻研的心。 

  “1996年,我从开封市黄河水利技工学校电气维修专业毕业,入职就是个普通维修电工,后来转岗到了故县局,开始跟防汛电气设备打交道。5个表孔、两个底孔、3个泵站,还有闸门启闭机、备用发电机组、配电室等等,这些(设备设施)都是保障故县水利枢纽安全的屏障,枢纽安全又关系着洛河沿岸的千家万户。”袁继勇回忆起刚入职时,从没接触过相关工作,压力很大。 

  “枢纽安全运行关系流域防洪安全,直接影响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天大的事,重任在肩,不容有失。”袁继勇迎难而上,以平常心从零做起,白天跟着师傅检修设备,晚上抱着专业书籍钻研,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设备参数和操作要点。 

  在加班加点学习之余,袁继勇于2015年考取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高级程序设计师证书,成为黄河水利委员会首批掌握这项技术的电工。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横跨3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取得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资格,并在闸门运行、水工监测等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中斩获佳绩。 

  泵站是收集大坝渗水的重要设施,如果抽排水不及时,将会对防洪、发电等设备造成严重后果,故县水利枢纽原抽排水系统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汛期需要24小时值守,效率低且风险高。2016年,袁继勇带领团队,运用PLC编程、传感器和远程控制系统,对故县大坝437泵站进行自动化改造。改造后,抽排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60%,坝基渗水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搞任何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做就要努力做到最好。”多年来,袁继勇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现场就是战场” 

  “坐在屋里发现设备出问题的时候已经晚了,多到现场才能及时发现问题隐患,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在水库汛前消落和防汛、蓄水关键时期,设备运维工作必须抢抓“天时、地利”,超前谋划。因此,袁继勇养成了没事就到设备现场走一走、看一看的习惯。 

  现场检查中,袁继勇带领班组人员认真排查每台设备的关键部位,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发现一处整改一处”措施。“每次检查都一定要到位,像工作闸门室,9米的梯子该爬就得爬,远远地拍张照、听听机组声音就是糊弄人,只有站在设备跟前,实打实地看运行状况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凡是涉及设备运行安全,袁继勇总是十分严肃。 

  汛期,袁继勇和团队连续数月坚守在防汛最前线,“白+黑”工作模式更是常态。 

  2021年7月10日,洛河遭遇罕见洪峰。晚上19时5分,坝顶突然失电,泄洪闸门面临无法启闭的危险。正在值班的袁继勇,按照“黑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至备用电厂,仅用5分钟就完成柴油发电机启动、负荷切换和发电机建压等步骤,最终设备顺利恢复供电。他的一系列应急处置,确保了泄洪期间闸门正常启闭,为枢纽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场就是战场”,每一次看似“轻描淡写”的险情处置,背后都凝结着袁继勇和团队无数个日夜的默默付出。 

  “把我会的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一定会把我懂的全部教给他们,毫无保留!”袁继勇深知技术传承的重要性,他将多年积累的经验,编写成《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知识培训讲义》《柴油发电机组培训讲义》《闸门运行工职业技能竞赛赛前培训讲义》等教材,不仅在故县局内部进行宣讲,还多次受邀到黄委、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做讲座。 

  2020年6月,以袁继勇名字命名的“袁继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作为工作室首席技师,袁继勇积极组织工作室持续开展技术攻坚,解决技术难题,为确保枢纽安全运行贡献力量,同时以“培、练、赛”等形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才。 

  “平时,我们会在这里开展操作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通过‘一帮一’‘点对点’指导传承技能,然后再去现场进行实践。”在袁继勇看来,无数次的实训,就是为了能够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在袁继勇的带动下,工作室完成设备消缺60余项、技术革新50余项,获得厅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创造经济效益30余万元。2022年,“袁继勇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黄委示范性劳模和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积石成山,聚水成渊。多年来,袁继勇的付出,赢得了同事的钦佩和敬重,也收获了一系列个人荣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技术能手”“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能手”“黄河工匠”等。 

  如今,年近五旬的袁继勇,依然活跃在黄河一线,从普通电工到大国工匠,袁继勇用热爱、执着与创新,诠释着新时代水利人的使命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25年4月23日

作者:华夏炎
责任编辑:王瑜 王景宣(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