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灾后重建项目签约仪式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6年,前身为四川省水利电力学校,2003年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五十七年来,学院立足四川、面向西部、依托水利、服务社会,先后获得了四川省科技成果重大贡献奖、水利部科技进步奖,为国家培养了三万多名合格建设者,在我国西部水利水电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四川水利水电行业享有“黄埔军校”的美誉。2006年10月,在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中,该校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获评优秀级。地震前,学院共有教职工507人,全日制学生6871人。
5.12特大地震使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地震受灾最重的高校之一。地震后,学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科学制定了灾后重建方案,确定按照7000人规模实施重建。2009年3月13日,省发改委下发川发改社会函【2009】257号文件,批复学院灾后重建可研报告,确认学院新征600亩教学用地,新建校舍159500平方米,维修加固17000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3515万元,总投资53195万元。
第一节 领导机构与工作部署
一、领导机构
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学院灾后重建工作,于2008年12月29日成立了以时任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荣仲为组长,学院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厅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及学院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川水函【2008】1445号)。学院相应成立灾后重建指挥部,下设综合部、工程部、监审部、财务部等部门,统筹推进学院灾后重建工作。
二、项目工程管理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成都市发改委《关于<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灾后重建项目招标事宜核准申请>的批复》,经过公开招投标,学院依法定程序确定了项目管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承建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和四川贵嘉建筑设计公司;承建单位为四川华西集团省建一公司(一标段),中建七局三公司(二标段),中建五局三公司(三标段);项目管理单位:四川天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第二节 灾后重建规划
一、5.12地震学院受损情况
5.12特大地震使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垮塌教工宿舍、实验楼、老干部活动中心10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教学楼、1万平方米的学生宿舍严重损坏;毁坏11万余册图书;毁坏价值4800余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3万台套;10栋近3万平方米的教工宿舍损坏严重。学院在地震中直接经济损失约3.5亿元,是地震受灾最重的高校之一。
二、灾后重建选址
在选址问题上,考虑到学院在都江堰市建校已50多年历史,都江堰2000多年的水利文化积淀,加之都江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都江堰建一所水利学院,对学院本身的潜在影响意义十分深远。因此,学院新校区首选校址为都江堰市,从2008年11月起,学院根据选址都江堰实施前期工作。因都江堰市坚持将学院复兴街100亩老校区无偿交还地方政府作为前提,新校区再按20万元/亩购置划拨用地,加之当时国家重建资金尚未落实,导致学院被迫放弃新校区选址都江堰的方案。
报经厅党组同意后,学院于2009年1月至3月,先后考察了郫县、双流、金堂、温江、青白江、崇州、广汉等地,在考虑用地指标、环境、地理位置等因素,综合比较后报省水利厅党组。2010年3月23日,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冷刚率在厅党组成员实地考察,最终确定学院异地重建选址于崇州市羊马新城江源镇红土村。
新校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成都市第二绕城高速内侧,位于光华大道崇州延伸段与岷江支流羊马河交汇处,距温江大学城仅5公里,距成都市区25公里。项目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建筑面积157500平方米,占地368830平方米,建筑抗震防震烈度为7度。
三、重建方案
按照省水利厅党组“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管理一流”的总要求,从2009年4月开始,学院公开邀请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等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竞标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概念方案。经过邀标、初评、复审,并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报省水利厅党组审查,于2009年6月下旬确定浙江大学设计院方案为学院重建概念性规划方案。
该方案结合项目所在片区地势特点,融合水利文化元素,以图书馆为中心,门前条形广场为主轴,约15000平方米水域由东向西横贯校区,划分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四大功能片区,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功能明确,既美观又实用。
第三节 灾后恢复重建
一、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灾后重建项目
地址:崇州市羊马新城
规模:占地36883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500平方米,容纳7000名全日制学生学习和生活,建设密度15%,绿化率40%,容积率0.42。
出资单位:总投资5.3195亿元,国家灾后重建基金投资。
承建单位:四川华西集团省建一公司(一标段)
中建七局三公司(二标段)
中建五局三公司(三标段)
项目管理单位:四川天道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图审单位:四川省川建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贵嘉建筑设计公司

礼堂施工内景 二 、重建过程
2008年6月5日,2008年11月10日,黄彦蓉副省长先后两次对学院灾后重建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对地处灾区的行业所属高校的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一系列指导性意见。2010年4月19日,黄彦蓉副省长莅临新校区建设工地视察,她充分肯定了学院选址羊马新城的做法,要求学院加快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她同时指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很有希望,一定要把学院办好。
2010年,学院完成了羊马校区建设项目设计及施工单位招标的招标文件编制、招标、中标单位的考查、签约等工作;完成了羊马校区553.2亩土地的征地、拆迁、打围等工作;为了加快羊马校区建设,采取灵活机动的步骤,精心组织,协调当地政府、部门,在施工图审及相关施工手续办理、开工等方面给予特事特办;加强校区建设的管理,将建设指挥部设在工地,对每幢建筑、每个项目均安排了专人管理;每周定期召开工程例会,解决建设中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进度问题。
施工单位于2010年7月23日正式进场施工,工期仅400天,时间紧,任务重。学院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现场指挥部常驻工地,要求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通力协作,倒排工期,交叉施工,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时间节点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经过广大参建人员的共同努力,整个项目仅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就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这是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省级各部门和崇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教育厅和省水利厅坚强领导,学院灾后重建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参建单位共同努力,战严寒,斗酷暑,用非凡的智慧、科学的态度、钢铁般的意志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三 、重建成果
学院新建有两栋教学楼、四栋实验楼、行政楼、食堂、活动中心、职教中心、体育馆、礼堂、八栋学生宿舍,一个400米标准田径场和若干运动设施,新校区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另外,通过政府采购,新增加教学仪器设备32000台套,2915万元,新购置图书20万册,600万元。
通过灾后重建,学院现有校舍242339平方米(含都江堰老校区校舍85022平方米),生均32平方米;仪器设备5468万元,生均7280元;图书26.2万册,生均35.5册。
第四节 监督与管理
学院灾后重建项目是省直管灾后重建重点项目,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项目进展。在开工之初,学院即提出了“精心管理、科学施工、确保安全、确保质量、加快进度”的总要求和“2011年9月1日新校区建成开学”的总目标,做放心工程、廉洁工程、优质工程。
为廉洁、高效、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学院灾后重建指挥部在指挥部内部下设综合部、工程部、监审部、财务部等部门,统筹各项工作。规范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制定了《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办法》、《工程材料看样定板制度》和《工程材料价格确认制度》,并制定了工程质量抽检、工地安全检查的实施细则。在灾后重建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了有制度、有报告、有纪要、有签字、有认可,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学院严格遵循国家招投标制度,在项目启动之初,学院及确定了“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政策,依法依规依程序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原则。从2009年7月10日开始,学院按程序开始招标代理机构选评工作。7月22日,在省纪委驻水利厅纪检组全程监督下,经过公开评选确定四川迅达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为招标代理机构。从2009年8月起,学院灾后重建项目招标工作正式开始。经过成都市发改委的备案审查和招标核准,按照法定公开招标程序,依法定程序确定了项目管理单位、项目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和项目监理单位。2011年5月,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公室对学院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对学院重建工作高度肯定。
第五节 灾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及装备建设
一、灾后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震后的惨状,学院积极组织辅导员、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深入系部班级和学生当中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有效避免了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三年时间的引进和培养,学院成立了一支由3名专职人员和6名兼职人员组成的心理咨询教研室,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课程,并在羊马校区、都江堰校区专门开设了心理咨询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地震后至今,学院未发生过一起因心理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
二、灾后队伍建设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一号文件”,作出加快我国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明确支持大专院校水利类专业建设。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学院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校生从地震前的6400人一跃上升到2011年的近9000人。
在校生规模的扩大,学院的教师队伍也相应壮大起来。2009年1月-2011年12月,学院通过公开招考和招聘等多种形式,引进了32余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级高工一人,博士两人,为学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灾后装备建设
地震后,学院及时清理和盘点了教学仪器设备受损情况,并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及时编制了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购置计划。其中,教学仪器设备购置2915万元,图书购置600万元。学院严格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法和四川省政府采购规程及定点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进行政府采购,并于2011年9月1日前全部到位,有效缓解了学院专业教学仪器设备紧张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