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王孝忠: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2006-06-26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湖南省水利厅厅长    王孝忠

 

200634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

当前,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结束,但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还将继续下去。《国语·越语下》中说,“必有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在这个时候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一,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是静止不前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是一个艰苦卓绝的探索、发展过程,牢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这个探索、发展过程的内因之一。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将从内心深处成为引领我们广大共产党员朝着永葆先进性方向前进的不竭动力;其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空泛抽象的,而是实在具体的,是由共产党员内心高尚的道德准则,行为的高风亮节,理想的崇高伟岸等一切优秀品质融合成的。德者,业之基;荣辱,德之初。牢固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基本内涵,是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最基本的检验标准,最基本的人文要求,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将夯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个浩繁工程的基础;其三,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孔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根本的还是要表现在全体共产党员“修身”上。修身之始,在于德,在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牢固树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将提升共产党员修身的境界。共产党员修身境界的提升势必更加巩固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自身先进性范畴内的引导地位。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荣辱观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是社会正义的心理基础。什么是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不同阶级在不同时代形成了不同的荣辱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以污辱、残害、拍卖奴隶为荣,以给奴隶以人的待遇,归还奴隶人身自由为最大耻辱;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更是把特权和等级作为划分荣誉高低的标志。一部《红楼梦》,就是封建社会的兴衰荣辱史的缩影;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荣誉归结为金钱的多少和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把工人和农民以及他们的劳动看作是下贱、耻辱的。

尽管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在思想领域占统治地位,但依然有劳动人民的荣辱观:那些热爱劳动、技艺高超、勤俭朴实、见义勇为、忠于爱情、为人正直、主持正义的人,是最受尊敬、享有荣誉的;而把那种不劳而获、欺诈勒索、巧取豪夺的行为看作是卑鄙的,把那些沽名钓誉、谄媚取宠、卖身投靠的人,看作是可耻的人。无产阶级及其思想家,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劳动人民和一切人类进步的荣辱观的积极因素,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自身实践的基础上,相继形成马克思主义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国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社会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发展和丰富的。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指出,以人民、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积极领导和投入抗日烽火的人,“必将照耀万世,留芳千代,买丝争绣,遍于通国之人,置邮而传,沸于全民之口”,而坚持反共,坚持内战的降日亡国方针者,则“失通国之人心,遭千秋之辱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国家落后面貌,改变人民的贫困生活状况,则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维护还是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判断荣辱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立志改革,诚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人,是最光荣的;反之,阻碍改革,腐败倒退,损害人民的利益,出卖国家的利益,丧失国格,就是最大的耻辱。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更是着眼于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具体而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八荣八耻”传承了我国的优秀文化。自古以来,我国有许多关于荣辱的格言,譬如:“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立大志者,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等等。这些格言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都包含有强烈的荣辱感,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八荣八耻”正是继承和弘扬了这些精华。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二、为什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古今中外反复证明,是否知荣辱,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和人格,而且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党的兴衰。为什么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呢?我理解:第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社会价值判断的日益多元化,一方面扩展了国人的选择自由,很多人都可按自己的想法生活而无需背负很大的思想压力;另一方面,也在价值折中和多元妥协中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判断,许多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实践反复证明,在是与非的价值判断上没有主流价值的导向,一个社会的道德生态就会陷入一盘散沙、一片荒漠,一旦主流和传统道德被边缘化,社会就会陷入价值失调和道德焦虑,就难以凝聚起亿万民众的力量,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这是对多元模糊的主流价值的一种重申,也是对多元化的一种价值整合,也就是说,在开放和宽容的现代社会,无论你是如何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都不能以丑为善、以恶为美、以耻为荣,都应该把“八荣八耻”作为最基本的价值共识,以“八荣八耻”作为区分基本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

第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迫切需要。正确的荣辱观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人民群众中的直接体现,具有表率、导向作用。只有牢固树立了正确的荣辱观,才会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化为内在信念,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守得清贫,干净干事,真正把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作为勤政、廉政的动力,在名利面前不追逐,在权色面前不动摇。

第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总目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所以,需要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崇尚科学、尊重自然,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转化为辛勤劳动的无穷动力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中去。由此可见,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才能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第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要求的。很难想象一个和谐的社会能在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中实现,更不可能在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中实现。只有在是非分明、诚实有信、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中,和谐的理念才能得到推行,和谐的目标才能达到,和谐的环境才能得以实现。

三、怎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怎样才能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永葆荣誉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必须”。

永葆荣誉,必须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毛主席指出,“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毛主席说的一辈子和三个一贯,意在强调对于革命的坚持性,强调做好事贵在坚持,这是保持荣誉的关键。善始不难,难的是善终。一个人如果只做一阵子好事,以后就不做了,甚至做起坏事来,他就难以保持荣誉,甚至有可能由荣转变为辱。只有始终如一地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水利,才能永葆荣誉,才能不断进取。

永葆荣誉,必须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无论是生活、工作或是学习,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顺利的时候就骄傲自满,挫折的时候就悲观失望,这种生活态度非但无益,而且极为有害。真正珍视自己荣誉的人,应当牢记“满招损,谦受益”这一真理,无论是对待工作,对待学习,还是对待事业,都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勇气,时时惕惧,时时警醒,对照先进性标准,查遗补缺,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争取更大的荣誉。

永葆荣誉,必须要努力学习,博闻强志。崇尚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神童诗》开宗明义写道: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几句话有其片面性,不如这样改一改:国家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都重要,唯有读书高。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聪明,读书使人努力,读书使人高尚。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学习也是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途径,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升华自己,最后才能达到崭新的境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们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愿望,都有完善自己的愿望,怎么完善,唯有学习,唯有读书。

作者: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_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188足球直播_篮球比分¥体育官网: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