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道德教育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设计研究院 董建忠
坚持道德的先进性,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最近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内容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对全民和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水利系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党内道德教育工作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共产主义道德不动摇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道德,而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既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更要进一步践履共产主义道德。在谈党的道德教育工作的时候,首先就要回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共产主义道德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坚持共产主义道德,从最一般的层面说,这是由党的先进性本身决定的。党的先进性有多方面的规定,共产主义道德即是其基本规定之一。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规定,又是由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决定的。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政党,它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者,承担着把人类社会推进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共产主义是最高的人类文明,这表现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也表现于道德的方面。共产党人在引领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要使经济、政治与道德都获得巨大的进步,就要求他们自己首先是道德的先进者。这正是共产主义道德作为共产党先进性规定的基本历史根据,也正因为如此,在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共产党人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和践履共产主义道德。
当然,对于为什么要坚持共产主义道德,还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来回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的实际是,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的前面有一个“社会主义”的定语,人们往往忽略它,或者有些人故意省略它,可是这一定语却是万万忽略不得的,它是攸关中国人民命运和前途的。众所周知,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是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因此对于市场经济的性质,也必须放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来看。邓小平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市场只是手段,即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范畴中,社会主义是内容,市场经济是形式;这里决定经济性质的不是市场这个形式,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明白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也就容易明白为什么要坚持共产主义道德的问题。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任何经济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有与其相适应的社会道德。既然目前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非一般的市场经济,我们就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抛开共产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去另外寻找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另外寻找必然会走入岐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所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在于它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服务于人民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共产主义道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它们决不是不相容,而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才能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共产主义道德,对此不应有丝毫的怀疑。
当然,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共产主义道德本质上是统一的,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统一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市场经济是引入到社会主义中的一个新的要素,它们的结合和统一关系需要在实践中建立。这就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这种发展包括对一般市场道德的吸纳和借鉴。但吸纳和借鉴决不等于照搬。对于一般市场道德的吸纳借鉴应是批判性的,应在吸收借鉴的同时,特别警惕不要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念中不好的东西,如物质主义、商品崇拜、金钱至上等带到我们的社会中,特别是带到党内来。这正是我们进行党的先进性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旨所在。
二、道德教育要落实到提高素质上
党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应是党员道德素质的提高,因为仅只作为思想体系和社会规范的共产主义道德是不能自动起作用的,要使其发挥作用,就应将其内化,使之由理论和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要求的要旨,正在于道德素质的提高。伦理学所谓的道德素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即我们常说的知、情、意。荣和辱实质上是一个道德情感的问题。当然“八荣八耻”中还包括区分是非的道德认识,包括善恶选择的道德意志问题。总之,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党员的道德教育,应在提高素质上下功夫。
根据目前的一般思想状况和工作特点,我认为水利系统党员道德素质的提高应着重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道德理想方面。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首要的思想目标。理想信念既是政治性的,也包括道德的内涵。历史上任何阶级和个人都有其自觉或不自觉的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无产阶级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是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其道德理想是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们是紧密相联的,道德理想从属并服务于政治理想,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共产主义政治理想实现的精神动力和支持力量。像一般道德一样,社会道德理想也要转化为个人道德理想才能实际地起作用,所以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的道德理想教育,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就是这种传统的人格表现。
新时期的党员道德理想教育继承并发展了我党的优良传统。这一发展表现于共产主义道德理想进一步充实了时代内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切近的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勿庸讳言,我们的党员在道德理想方面仍有不少问题,这与当前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变得比较“现实”了;人们更多地考虑当前的事情和利益问题,共产主义、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甚至逸出了某些人的思域;共产主义似乎遥不可及了。“现实”的下面是理想的缺失!这正是我们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应当高度警觉和重视的。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过程中,水利系统的各级党组织应认真检查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切实把党员道德理想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放到重要的位置上。
二是义利观方面。市场经济带来了观念的大变化,我们这个历来重义的民族,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得不耻于言利了,以至于可以说,现在无处不在谈利,无事不讲利。更有甚者,连权力都成了利益的俘虏。利欲泛滥之下,道义应置于何处?这样的社会观念背景之下,义利观的引导和教育就成了党的思想工作中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其实义利关系问题,在理论上说来,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伦理学家周辅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义”是人类文化中最早发展出来的观念,因为,人类社会“如果没有义,只怕会立即瓦解了。”的确,如果人人只求个人利益而不讲义,必然是普遍的争夺,社会还不瓦解么?历史的事实是,没有任何社会只讲利不讲义,尽管其义的内容各不相同。所以,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只讲利不讲义的一点论的观念,把义和利对立起来的观念,是十分错误和十分有害的。在改革开放的一段时间里,为了克服利益问题上的“左”的倾向,为了发展市场经济,多讲一些利益或个人利益,是应该的,但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义利关系,马克思主义是讲得很清楚的,即毛泽东讲的革命功利主义。他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这一最精辟最少片面性的表述,对于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义利关系问题仍然是适用的,是必须坚持的。我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固然也有其个人的正当利益,但他在任何条件下都应把人民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可以多考虑一些利益问题,党员却绝不可以见利忘义。这正是“八荣八耻”要求所强调的。
三是科学道德方面。水利系统大多是科技部门,是科技工作者集中的地方,提倡科学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八荣八耻”其中一条就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落实胡总书记的这一要求,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两点努力。
一是要提倡求真务实。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学问,从事科技工作,基本的道德要求就是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具体到水利工作,不论是勘测、设计还是施工,都应从具体的条件出发,从水的规律出发,缜密勘测,精心设计,严格施工,每一步工作都一丝不苟。科技工作者常为政府部门作决策咨询服务,这是对他们科学道德的考验,这时对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党员科技工作者的要求,就是要服从真理而不服从权力和权威。
二是要树立科学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科学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中性的,但科学的应用却是一个价值问题,因此,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中都会遇到如何处理个人和社会、部门与国家的利益关系问题。科学研究是仅仅为个人的名利还是服务于社会的需要?一个水利项目可以为水利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也可能造成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破坏,我们何去何从?如此等等都要求水利部门的共产党员带头树立科技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努力超越个人和部门利益去考虑和处理问题。
三、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自律更重要
加强党的道德建设,必须有合理的机制,这就要正确认识他律和自律的关系。在党的道德生活中,到底是他律重要还是自律重要?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由于党内腐败现象的发生,有人开始怀疑自律这种“软约束”的效力。也有学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转型,党应当建立以制度伦理为主的现代道德机制。笔者认为,党的道德生活的合理机制是他律和自律相结合,但自律起更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此,有以下两方面的理由。
首先,从道德的特点看。道德实现其功能需要借助一定的力量,但它所借助的力量,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如宗教、政治、法律等是不同的。调节社会关系,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尊重和执行法律主要依靠法院、监狱等强制的力量,而道德则主要诉诸个人的觉悟。道德也具有强制性,对于个人来说首先是一种社会的规定和外在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道德的这种外在约束性就是所谓的“他律”。但是如果仅有外在的道德规范,道德就还不是现实的。要使道德规范变为实际的道德行为,需要道德规范的内化,即把道德规范变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心理,变为道德品质和德性。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是一个自觉判断和自觉选择的过程;道德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在于自觉性,这就是所谓的自律。如果说,一般的社会道德实践都有如此特点的话,共产主义道德实践更应如此。
其次,从共产党人这个特殊道德主体的特点看。共产党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是道德最先进、道德自律性最强的人类群体。党在道德建设中,也重视他律,因为党员并不是天生的共产党员,党员在组织上入党之后,还有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每个党员只有系统地接受共产主义道德的教育,才能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在道德上的合理性和正义性,才能了解自己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列宁所说的“外部灌输”。正是由于共产主义道德是最合理的道德,最容易被人接受和信奉,共产党内集合的又是社会中最先进的分子,因此,实行他律和自律相结合而更重视自律的道德建设机制,在共产党内比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好的条件。我们党历史上道德建设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继承党在这方面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能够取得道德建设的成功,从而继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