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张陆彪主要谈了两点看法:
一方面,把农田水利提升到准公共物品来对待。公共物品的最重要属性是人人可使用,人人可从使用中受益。公共利益必须由政府来投资,政府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可以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模式,如分阶段、分步骤、分区域实施,最后达到目的。农田水利建设应考虑如何从公共产权资源转换成公共物品。要跳出水利论水利,把水利与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灌区运作上的用水户协会能够在提高用水效率、组织农民参与、加强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推进过程中要慎重。要考虑不同模式在农村中的执行情况。下一步灌区改革可以参考的模式是如何调动农民积极性,把调动积极性放在农民可以得到的预期收入方面。
|